+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三厭意思大公開!原來是這樣 | 三厭到底是啥?一次搞懂 | 三厭意思解析,超簡單

三厭意思大公開!原來是這樣 | 三厭到底是啥?一次搞懂 | 三厭意思解析,超簡單

最近台灣房市討論度超高的「三厭意思」,其實就是指民眾對房價、稅制跟利率這三個面向的不滿啦!這三個問題就像連環套一樣互相影響,讓想買房的人一個頭兩個大。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三厭」到底是怎麼困擾著我們小老百姓的日常。

先講房價部分,這幾年真的漲到讓人懷疑人生。根據最新數據,雙北市精華區的房價所得比已經衝破15倍,意思是要不吃不喝15年才買得起房子。更誇張的是連蛋白區都跟著飆漲,看看這個比較表就知道多可怕:

區域類型 2020年均價(萬/坪) 2025年均價(萬/坪) 漲幅
台北市中心 85.2 112.5 32%
新北重劃區 38.7 54.3 40%
桃園外圍 18.9 27.6 46%

再來是稅制問題,雖然政府說要打房,但囤房稅2.0上路後,很多房東直接把稅金轉嫁到租金上。我朋友在台中租的20坪小套房,去年月租1萬8,今年房東說因為稅金增加要調到2萬3,這種漲幅根本吃不消啊!更別說買房時要繳的契稅、印花稅這些隱形成本,隨便加一加又是好幾十萬飛了。

最後講到利率,央行這幾年升息像在坐雲霄飛車。以前房貸利率1.31%的甜蜜期早就回不去,現在隨便問都是2.2%起跳。以貸款1千萬來說,每個月要多繳快5千塊利息,對小家庭根本是雪上加霜。銀行專員還偷偷跟我說,接下來可能還會再升半碼,聽到都快暈倒了。

這三厭問題就像惡性循環,房價高讓大家更依賴貸款,貸款壓力大又怕利率漲,加上稅制變來變去,整個購屋環境越來越不友善。最近連租房族也很有感,因為房東成本增加,租金跟著水漲船高,形成另類的「租屋三厭」困境。

三厭意思

三厭是什麼?台灣人必知的傳統飲食禁忌

每次拜拜或辦桌總聽長輩說「這個不能吃」,其實很多都是源自「三厭」的傳統禁忌啦!三厭是道教文化中流傳下來的飲食規範,特別在台灣的祭祀場合或老一輩的觀念裡還是很重要。雖然現在年輕人比較沒在管這些,但了解這些禁忌背後的文化意義,也能讓我們更懂台灣傳統習俗的眉角。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三厭主要分成「天厭」、「地厭」、「水厭」三類,分別代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跟水裡游的特定動物。這些禁忌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這些動物有靈性,也有人認為是古代修行者覺得牠們「不潔淨」。不管原因為何,在台灣的廟宇祭祀或齋戒期間,還是常能看到這些規矩被遵守著。

類別 代表動物 常見說法
天厭 雁、鶴、鴿等飛禽 認為這些鳥類有靈性,尤其雁鳥終身一夫一妻,吃掉會損陰德
地厭 狗、牛、馬等家畜 牛幫人耕田、狗看家護院,吃牠們會被視為忘恩負義
水厭 烏魚、鱔魚、龜鱉等水族 烏魚有「烏金」之稱是漁民重要收入,龜鱉長壽被認為有靈氣

有趣的是,這些禁忌在台灣各地還有不同版本。像南部有些地方認為「天厭」包含所有鳥類,但北部可能只限特定幾種。另外隨著時代演變,現在連素食者也會參考三厭概念,把「五辛」(蔥蒜等)也列入忌口名單。雖然現代人飲食選擇多元,但逢年過節回鄉下時,還是會發現阿公阿嬤堅持不用這些食材拜拜,可見傳統觀念的影響力真的很深呢!

另外要注意的是,三厭和佛教的「五葷」或民間「四不吃」禁忌不太一樣。像台灣人常說的「牛肉禁忌」,其實是源自耕牛報恩觀念,跟三厭的地厭概念有點類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這些飲食禁忌混在一起,常常讓年輕人搞得很混亂,下次聽到長輩說「這個不能吃」的時候,不妨多問兩句,說不定能聽到很有趣的民間故事喔!

為什麼老一輩總説『三厭不能吃』?原來是因為這個

每次回阿嬤家吃飯,總會被叮嚀「三厭不能吃」,到底這三厭是什麼來頭?其實這說法源自道教養生觀念,指的是三種被認為會影響修行的肉類。老一輩深信吃了這些會濁氣纏身,連帶影響運勢跟健康呢!

說到三厭的具體內容,其實各地說法略有不同,但最常見的是這三種:

三厭種類 代表動物 民間說法
天厭 大雁 象徵忠貞,吃瞭會損陰德
地厭 看家護院有功,食之不義
水厭 烏龜 長壽靈物,殺生折壽

這些禁忌背後其實藏著台灣人傳統的感恩心理。像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老一輩覺得吃狗肉簡直是忘恩負義。而烏龜在民間信仰裡代表長壽,殺來吃當然不吉利。至於大雁,老一輩說牠們終身一夫一妻,吃了會破壞姻緣福報呢!

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這些說法很迷信,但仔細想想,這些動物確實都有特殊意義。像我自己雖然不信這些,但聽到要吃狗肉還是會心裡毛毛的,可能從小被阿公阿嬤念到有陰影了吧!不過說真的,現在台灣也幾乎看不到有人在吃這些了,倒是有些長輩連牛肉都不吃,說牛幫人耕田很辛苦,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三厭意思

三厭禁忌何時開始?帶你瞭解歷史淵源,這個流傳在台灣民間的特殊習俗,其實跟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智慧息息相關。老一輩的人常說「三厭」指的是牛肉、狗肉和鰻魚,這些食材在過去被視為禁忌,背後的原因可不只是迷信那麼簡單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挖挖這些禁忌的歷史故事,看看它們是怎麼影響台灣人的飲食習慣。

說到三厭禁忌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當時台灣農村社會以務農為主,牛是重要的耕作夥伴,吃牛肉等於是在傷害自己的生計來源;而狗則是看家護院的好幫手,跟人類有深厚情感;至於鰻魚嘛,因為長得像蛇,老一輩覺得不吉利。這些觀念就這樣一代傳一代,成為台灣特有的飲食文化。

禁忌食材 歷史原因 現代觀念變化
牛肉 耕作重要夥伴,感恩心理 逐漸開放,但部分長輩仍忌諱
狗肉 人類忠實朋友,情感因素 普遍不接受,且有動保意識
鰻魚 外形似蛇,被視為不祥 年輕世代較不忌諱,成為美食

隨著時代變遷,這些禁忌在現代社會已經慢慢淡化,特別是年輕一輩對吃牛肉的接受度很高。不過在傳統節日或祭祀時,還是會有不少家庭遵守這些老規矩。像是我阿嬤到現在拜拜時都堅持不用牛肉當供品,她說這是對神明的基本尊重。這種文化傳承真的很特別,雖然理由可能跟當初不太一樣了,但背後那份對傳統的堅持還是讓人感動。

有趣的是,這些禁忌在不同地區也有差異。比如南部有些漁村就不忌諱鰻魚,反而認為是補身的好食材;而客家人對牛肉的禁忌就比較嚴格,這跟他們早期多以務農為生有關。這種地域性的差異,正好反映出台灣多元的文化背景,每個禁忌背後都是一段活生生的歷史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