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冇聽過「不櫛進士」呢個成語呢?其實佢嘅意思係形容一個女子才華出眾,學識淵博到可以同進士媲美。古時候科舉考試中,進士係最高級別嘅功名,而「櫛」原本指梳頭髮,引申為男子嘅裝扮。所以「不櫛」就係指唔需要像男子那樣打扮,即係話呢位女子唔使靠男裝扮相,單憑才學就已經夠資格做進士啦!
呢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講嘅係東晉才女謝道韞嘅故事。謝道韞出身名門,細細個就展現出驚人嘅文學天賦,最出名嘅就係佢用「柳絮因風起」來形容雪花飄落,比佢阿哥「撒鹽空中差可擬」嘅比喻更加生動傳神。後來佢嫁入王家,依然保持讀書寫作嘅習慣,成為當時公認嘅才女。
成語要素 | 說明 |
---|---|
不櫛 | 唔需要像男子那樣梳妝打扮 |
進士 | 古代科舉最高功名 |
整體意思 | 形容才學出眾嘅女子 |
古代社會對女子嘅限制好多,能夠脫穎而出嘅才女真係好難得。除咗謝道韞,歷史上仲有唔少「不櫛進士」類型嘅女性,比如漢代嘅班昭、宋代嘅李清照,佢哋都係靠自身嘅才華留名青史。呢個成語除咗讚美女子嘅學識,其實仲隱含咗對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現象嘅某種批判。
而家我哋用「不櫛進士」呢個詞,多數係用來稱讚學識淵博嘅女性。比如話一個女教授學富五車,就可以話佢係現代嘅不櫛進士。雖然而家女性受教育嘅機會同男性平等,但係能夠達到「進士」級別嘅學術成就,依然係一件值得敬佩嘅事。每次見到啲女性學者喺專業領域發光發熱,都不禁會諗起呢個充滿古典美嘅稱謂。
什麼是不櫛進士?原來是形容才女的成語。這個聽起來有點文謅謅的詞,其實是古人用來稱讚那些才華橫溢的女性,意思就是「不用梳頭打扮也能當進士的才女」。現在就來聊聊這個有趣成語背後的故事,還有它在現代台灣的用法。
古代科舉考試中,進士是最高功名的象徵,但只有男性可以參加。那些飽讀詩書、才學不輸男子的女性,就被稱為「不櫛進士」——「櫛」是梳子的意思,形容她們不需要像一般女子花時間梳妝,光靠才學就足以媲美進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裡,說的是有位女子辯才無礙,連男子都辯不過她。
成語要素 | 說明 |
---|---|
不櫛 | 字面意思是不梳頭,引申為不注重外表打扮 |
進士 | 科舉制度中通過殿試的頂尖人才 |
現代用法 | 形容女性在專業領域表現出色,例如女科學家、作家或企業家 |
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雖然很少直接說「不櫛進士」,但這個概念其實很常見。像是我們會用「女中豪傑」、「才女」來稱呼那些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的女性。有趣的是,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也會用「學霸女神」這種混搭詞,既有傳統才女的內涵,又帶點現代網路用語的俏皮感。下次看到身邊能力超強的女性朋友,不妨想想這個成語,會發現古人形容才女的方式真的很傳神呢!
古代文人還創造了不少類似的詞來稱讚才女,像是「詠絮之才」形容文筆好,「掃眉才子」指有才華的女子。這些詞現在雖然不常用了,但在一些文青咖啡廳或藝文活動的海報上,偶爾還是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台灣有些漢學研究團體或書法班,也會特別講解這些充滿文化底蘊的成語,讓傳統文化繼續流傳下去。
誰會被稱為不櫛進士?古代才女的代名詞,這個雅號其實是用來稱讚那些才華橫溢的女子。在古代科舉制度下,”進士”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功名,而”不櫛”則是指不梳髮髻,暗喻這些女子雖然沒有男子裝扮,卻擁有堪比進士的學識與文采,真的是超級厲害的才女代表呢!
這些古代才女不僅精通詩詞歌賦,有些甚至擅長書畫、音律,根本就是全方位才藝女神。像是唐朝的薛濤、魚玄機,宋朝的李清照,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不櫛進士”。她們的作品到現在還被傳頌,可見實力有多堅強。有趣的是,這些才女往往出身書香門第,家裡從小就讓她們讀書寫字,跟一般”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完全不同,根本是古代的文青少女啊!
朝代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 | 特殊才藝 |
---|---|---|---|
唐 | 薛濤 | 《十離詩》 | 造箋紙(薛濤箋) |
唐 | 魚玄機 | 《贈鄰女》 | 道教學養 |
宋 | 李清照 | 《聲聲慢》 | 金石鑑賞 |
明 | 柳如是 | 《湖上草》 | 琴藝高超 |
古代社會對女性有諸多限制,但這些”不櫛進士”硬是靠自己的才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她們經常舉辦文會,和文人雅士唱和詩詞,有些甚至開班授課,教導其他女子讀書寫字。這種風氣在江南特別盛行,像是明朝的秦淮八艷,個個都是才貌雙全,寫起詩來比很多男生還厲害,根本是古代網紅等級的存在。
這些才女的作品往往充滿細膩情感,從她們的詩詞中可以感受到對愛情的嚮往、對命運的抗爭,或是對時局的憂慮。像是李清照在南渡後寫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短短幾句就道盡亡國之痛,這種文字功力真的不是蓋的。她們用才華證明,女子不只是相夫教子的角色,也可以在文壇上發光發熱。
為什麼用不櫛進士形容女生?背後典故超有趣,這個文雅的稱呼其實藏著古代對才女的另類讚美。我們常聽到「不櫛進士」這個詞,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既幽默又充滿智慧的典故,讓你知道古人誇起女生來,可是很有創意的喔!
說到「不櫛進士」,要先從古代科舉制度講起。古代男生考進士都要把頭髮梳得整整齊齊(就是「櫛」的意思),但女生根本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啊!所以「不櫛」就是在說女生不用像男生那樣梳頭應考,卻依然有進士般的才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酉陽雜俎》,用來形容那些才華橫溢的女子,根本是古代版的「學霸小姐姐」呢!
來看看這個詞的有趣對比:
對比項目 | 男性進士 | 不櫛進士(才女) |
---|---|---|
頭髮要求 | 必須梳頭(櫛) | 不用梳頭 |
參加科舉 | 要考試 | 不用考試 |
實質意義 | 真的考上進士 | 比喻才學堪比進士 |
這個詞用得最妙的點在於,它既保留了對女性才華的肯定,又帶著點幽默調侃的味道。想想看,古代女生明明不能參加科舉,卻被說成是「不用梳頭的進士」,這種誇獎方式既避開了直接挑戰社會規範,又能巧妙地表達讚美,古人說話的藝術真的很厲害!而且從唐代用到現在,大家還是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可見好的形容詞真的能流傳千年啊。
現在我們用「不櫛進士」形容女生時,通常是指那些讀書很多、很有才氣的女性。不過要注意喔,這個詞雖然是稱讚,但因為帶著古代的背景,用起來還是要看場合。比如稱呼現代女性教授或作家就滿合適的,但用在日常對話可能有點太文謅謅了。畢竟現在女生都可以直接考進士(誤),是直接當博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