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傳訊息?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方法
說到古代傳遞訊息,真的跟現代差超多的!現在line一下就好,古人可是要想盡各種辦法才能把話傳到遠方。最常見的就是驛站系統,官方會設立很多驛站,讓信差騎馬接力送信,這個方法從商周時期就開始用了,到清朝都還在用呢!
除了官方管道,民間也有很多創意方法。像是用鴿子傳信的飛鴿傳書,訓練好的信鴿可以飛很遠都不會迷路。還有用烽火臺傳遞軍情,晚上點火、白天放煙,一個接一個傳下去,速度其實滿快的。最浪漫的大概是紅葉題詩,把詩寫在葉子上讓河水帶走,說不定就被有緣人撿到了呢!
傳訊方式 | 使用時期 | 傳遞速度 | 適用範圍 |
---|---|---|---|
驛站快馬 | 商周~清朝 | 日行300里 | 官方文書 |
飛鴿傳書 | 漢朝開始 | 視距離而定 | 民間急信 |
烽火臺 | 春秋戰國 | 極快 | 邊境軍情 |
漂流瓶 | 各朝代 | 不確定 | 私人訊息 |
古人真的很聰明,還會用鼓聲、旗語來傳遞簡單的訊息。像是戰場上擊鼓進軍、鳴金收兵,或是水師用不同顏色的旗子組合來傳達指令。這些方法雖然比不上現代科技,但在當時可是相當先進的。特別是在沒有電話、網路的年代,能夠快速傳遞軍情真的超級重要,有時候甚至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存亡呢!
民間做生意的人也有自己的傳訊方式,像是鏢局就是專門幫人送貴重物品和信件的。他們會訓練武功高強的鏢師,組隊護送東西到各地。還有些商會建立自己的信差網絡,定期往來各大城市傳遞商業訊息。這些方法雖然比較慢,但對於需要確保安全性的重要文件來說,還是很可靠的選擇。
古代人怎麼傳訊息?原來靠這些超聰明方法!現代人滑手機就能聯絡,但古人沒網路照樣能千里傳信,而且招數超有創意。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讓你驚呼「太神啦」的古代通訊術,保證比你想像的還厲害!
最經典的就是「烽火台」啦,白天放煙晚上點火,像接力賽一樣把軍情從邊疆傳到京城。明朝時從山海關到嘉峪關,整整2700公里都靠這招,比快遞還快!而且不同數量的煙火代表不同訊息,根本是古代版的摩斯密碼。說到密碼,周朝就有「陰符」這種木片,上面刻不同長度的刻痕,只有將軍和國王看得懂,被敵人撿到也霧煞煞。
下面整理幾種超實用古代通訊法,看完你會佩服古人的腦洞:
方法名稱 | 使用朝代 | 特色 |
---|---|---|
飛鴿傳書 | 漢朝開始流行 | 訓練鴿子當空中快遞,最遠能飛上千公里 |
驛站系統 | 秦朝完善 | 全國設換馬站,公文8小時跑600里(唐朝數據) |
竹筒漂流 | 南方地區 | 把信塞防水竹筒順水流,漁民撿到幫送 |
燈語 | 宋朝 | 用燈籠數量/顏色組合傳密碼,海戰超常用 |
特別要提「露布」這招,打完勝仗就把捷報寫在絹布上,綁在竹竿頂遊街示眾,根本是古代社群媒體!還有更絕的,唐朝商人會把信藏在佛像肚子裡,託香客帶去遠方寺院,這種「佛系寄件」現在想來還是很幽默。古人為了傳訊息,連風箏都拿來當通訊工具,綁上哨子就能發出特定聲音暗號,只能說為了溝通,人類的創意真的沒有極限啊!
為什麼古人要養信鴿?解密飛鴿傳書的奧秘
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代沒有手機、網路,要怎麼快速傳遞重要訊息呢?其實古人超聰明,早就發明了「飛鴿傳書」這個方法。信鴿可不是隨便養的寵物,牠們天生自帶GPS導航系統,就算飛到幾百公里外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簡直就是古代的快遞小哥!
信鴿之所以能成為古代的通訊神器,主要是因為牠們有幾個超強特點:
特點 | 說明 |
---|---|
歸巢本能 | 鴿子對自己的巢穴位置記憶力超強,就算被帶到陌生地方也能飛回家 |
飛行速度 | 時速可達60-80公里,比古代驛站快馬還快 |
耐力持久 | 一次能連續飛行數百公里不休息 |
隱蔽性高 | 體積小不易被發現,適合傳遞機密訊息 |
在古代戰爭時期,信鴿更是重要到不行。像成吉思汗西征時,就靠鴿子傳遞軍情,讓蒙古大軍能夠快速調動。宋朝還設立專門的「鴿坊」來訓練和管理信鴿,可見古人有多重視這些小傢伙。
養信鴿也不是隨便養養就好,古人可是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首先要從小鴿子開始訓練,慢慢拉遠放飛距離,讓牠們熟悉回家的路線。還會用特殊顏色的腳環來標記不同用途的鴿子,比如紅色代表緊急軍情,藍色代表一般公文,整個系統超專業的啦!
有趣的是,信鴿不只會送信,還能當「空中攝影機」使用。二戰時期就有部隊在鴿子胸前綁迷你相機,讓牠們飛越敵營拍照。這種「鴿子偵察兵」的概念,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想到了,只是當時技術還做不到而已。
烽火台到底怎麼用?古代邊境警報系統大公開
大家有冇諗過,古代冇手機冇網路,邊境發現敵軍點樣即刻通知全軍?答案就係「烽火台」!呢個超聰明嘅警報系統,靠煙同火就可以將訊息傳到幾百里外,快過古代版Line啊~
烽火台通常起喺高山或戰略要地,每個台之間距離大約5-10里(視野範圍內)。士兵發現敵情時,會根據敵人數量同威脅程度,用唔同組合嘅煙火訊號。例如:
敵軍規模 | 白天訊號 | 夜晚訊號 |
---|---|---|
少量敵軍 | 1柱煙 | 1把火 |
中等規模 | 2柱煙 | 2把火 |
大軍壓境 | 3柱煙 | 3把火 |
最經典嘅例子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咗搏寵妃一笑亂放烽火,結果真係有敵人時冇人信,直接導致西周滅亡。所以古人對烽火管理超嚴格,亂發信號係要殺頭嘅!
除咗煙火,部分烽火台仲會配合鼓聲、旗語,甚至用狼糞燒煙(傳說狼煙筆直上升,傳得更遠)。每個台都有士兵24小時駐守,一收到前線訊號就要即刻接力傳遞,速度可以快到一日內傳遍成個邊境。
有趣嘅係,烽火台唔單止用嚟報警,平時仲會傳遞日常訊息,比如運糧隊到達、官員巡查等等。每個朝代嘅密碼本都唔同,好似軍事版摩斯密碼,敵人就算見到煙火都未必解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