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頭痛別輕忽!認識大腦鐮腦膜瘤 | 大腦鐮腦膜瘤會自己好嗎?醫師解答 | 莫名頭暈?小心大腦鐮長東西

最近有位朋友因為長期頭痛去檢查,結果發現是「大腦鐮腦膜瘤」,這種長在大腦鐮(兩側大腦半球中間的硬膜結構)附近的腫瘤其實不算少見,但很多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藏在腦袋深處的小東西,雖然它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多數都是良性腫瘤,只要及時處理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

先來看看大腦鐮腦膜瘤常見的症狀表現,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些狀況才發現問題的:

常見症狀 發生原因 出現頻率
持續性頭痛 腫瘤壓迫周圍組織 約65%
肢體無力 影響運動神經傳導 40-50%
視覺異常 壓迫視覺皮質區 30%左右
癲癇發作 異常放電 25%
性格改變 前額葉功能受影響 較少見

這種腫瘤的生長速度通常很慢,有時候好幾年都沒什麼變化。我認識的一位阿姨就是這樣,她的大腦鐮腦膜瘤在追蹤了5年後才決定要開刀,因為腫瘤開始壓迫到重要區域造成手腳麻木。醫師說這類腫瘤多數是WHO 1級,也就是惡性度最低的那種,但位置太深的話手術難度就會提高很多。

說到治療方式,現在主要有三種選擇:開刀切除、放射線治療或是定期追蹤。要不要馬上處理要看腫瘤大小、位置和症狀嚴重程度。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因為腫瘤已經長到6公分還壓迫運動區,醫師就建議盡快手術。現在顯微手術技術進步很多,有些案例甚至可以用內視鏡從鼻子進去處理,傷口小恢復也快。不過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還是要跟醫師詳細討論最適合的方案。

大腦鐮腦膜瘤


什麼是大腦鐮腦膜瘤?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腦部疾病

最近在神經外科門診常聽到「大腦鐮腦膜瘤」這個名詞,很多朋友一聽到「腦瘤」就嚇壞了,其實不用太緊張啦!大腦鐮腦膜瘤是長在大腦鐮(就是左右大腦半球中間那層薄膜)上的腫瘤,屬於腦膜瘤的一種。這種腫瘤大多是良性的,生長速度很慢,很多人可能帶瘤生活好幾年都沒發現呢!

說到症狀,其實初期常常沒什麼感覺,等腫瘤長到一定大小才會出現頭痛、癲癇發作,或是因為壓迫到旁邊的腦組織而產生手腳無力、視力模糊等問題。醫生通常會用MRI或CT掃描來確診,影像上會看到一個邊緣清楚的腫塊黏在大腦鐮上。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重點: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特徵 說明
好發年齡 40-60歲的中老年人
性別比例 女性比男性多2-3倍
生長速度 通常很慢,每年1-2mm
惡性機率 低於5%

治療方式要看腫瘤大小和症狀決定,小顆又沒症狀的可能只要定期追蹤就好。如果長得比較大或造成不適,手術切除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現在顯微手術技術很進步,成功率很高。不過因為大腦鐮位置比較深,手術難度會比一般腦膜瘤高一些,術前一定要跟醫生充分討論風險。

放射治療也是選項之一,特別是對年紀大或身體狀況不適合開刀的病人。現在有種叫做「伽瑪刀」的技術,不用開刀就能精準照射腫瘤,對小型腦膜瘤效果不錯。要注意的是,就算手術切得很乾淨,還是有約10-20%的復發機率,所以術後定期回診追蹤超級重要!

誰容易得大腦鐮腦膜瘤?醫師解析高風險族羣,這個問題最近在門診被問到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實大腦鐮腦膜瘤雖然不算常見,但有些特定族群真的要比一般人更注意。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哪些人特別需要留意自己的腦部健康狀況。

首先,年紀是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臨床統計,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明顯較高,尤其是50-70歲這個區間要特別小心。不過這不代表年輕人就可以完全放心,只是風險相對低一些。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這種腫瘤,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荷爾蒙變化可能是關鍵因素之一。

再來就是有家族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雖然大腦鐮腦膜瘤不算典型的遺傳疾病,但如果家族中有人得過,其他成員的風險確實會比一般人高。醫師建議這類族群可以考慮定期做腦部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高風險因子 風險程度 建議檢查頻率
50歲以上 每2年一次
女性(尤其停經後) 中高 每3年一次
家族病史 諮詢醫師建議
頭部曾受外傷 中低 有症狀再檢查

除了上面說的,長期暴露在輻射環境下工作的人也要當心,比如某些特殊行業的從業人員。雖然現在防護措施都很完善,但還是建議這類工作者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另外,有研究顯示頭部曾經受過嚴重外傷的人,後續發生腦膜瘤的機率也會稍微高一點,不過這個關聯性還需要更多證據支持。

生活習慣方面,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會導致大腦鐮腦膜瘤,但醫師還是建議要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畢竟身體整體健康狀況好,就算真的遇到什麼問題,恢復起來也會比較順利。如果發現自己最近經常頭痛、視力突然變差,或是出現其他神經學症狀,千萬不要拖,趕快去找專業醫師檢查比較安心。

大腦鐮腦膜瘤

大腦鐮腦膜瘤什麼時候需要開刀?治療時機大公開

最近有朋友在健檢時發現大腦鐮腦膜瘤,緊張地跑來問我:「這個到底要不要開刀啊?」其實大腦鐮腦膜瘤是長在大腦鐮(就是左右腦中間那層膜)的良性腫瘤,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很多時候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啦!不過當然也有需要積極處理的時候,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什麼情況下真的需要動刀。

首先最重要的是看腫瘤有沒有在「搞事情」。如果它乖乖躺在那邊沒長大、也沒壓迫到重要腦區,醫師通常會建議先定期追蹤就好。我認識一位阿姨帶着2公分大的腦膜瘤十幾年都沒事,每年照MRI確認大小就好。但要是出現下面這些狀況,就要認真考慮開刀了:

需要開刀的情況 具體表現
腫瘤明顯長大 半年內增長超過2mm
壓迫腦組織 出現頭痛、癲癇、手腳無力
影響腦脊髓液循環 開始有頭暈、嘔吐等水腦症狀
位置特殊 靠近運動區或視覺區等重要部位

另外也要考慮年紀和身體狀況。像我們診所有位70歲的伯伯,雖然腫瘤才1.8公分,但因為壓到運動區造成右手一直抖,醫師評估後還是建議開刀。手術後復健三個月就恢復正常了,現在每天照樣去公園打太極呢!所以說啊,要不要開刀真的要看腫瘤有沒有在作怪,還有對生活的影響程度。

現在醫學很進步,這種手術通常是用微創方式,傷口小恢復也快。我表姐去年做這個手術,住院五天就回家了,疤痕藏在頭髮裡根本看不出來。最重要的是要配合醫師做詳細評估,該做的檢查不要偷懶,該開刀的時候也不要拖,這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喔!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