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好多人在討論「大腸方向」嘅保健方法,原來腸道健康真係好重要㗎!唔單止影響消化,仲會影響成個身體嘅狀態。今日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實用嘅腸道保養技巧,等你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改善腸道健康。
首先講吓按摩手法,原來按摩肚皮嘅方向好有學問㗎!順住大腸嘅走向按摩,可以有效促進蠕動,幫助排便。記住呢個順序: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跟住大腸嘅自然走向嚟按,每次按摩5-10分鐘,效果會更明顯。呢個方法特別適合成日坐辦公室、缺乏運動嘅上班族。
按摩部位 | 對應腸段 | 最佳時間 |
---|---|---|
右下腹 | 升結腸 | 早晨空腹 |
右上腹 | 橫結腸 | 飯後1小時 |
左上腹 | 降結腸 | 睡前 |
左下腹 | 乙狀結腸 | 任何時間 |
除咗按摩,飲食習慣都好關鍵。我發現好多台灣人嘅飲食都太精緻,纖維攝取量嚴重不足。建議每日至少食兩份水果、三份蔬菜,特別係高纖維嘅食材好似地瓜葉、秋葵同埋火龍果呢類,對腸道蠕動好有幫助。記住要慢慢增加纖維攝取量,突然食太多反而會造成脹氣㗎!
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排便狀況,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特別小心:大便形狀突然變幼、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突然便秘或腹瀉交替)、或者大便帶血。呢啲都係腸道健康嘅警訊,最好盡快搵醫生檢查。而家好多醫院都有提供無痛大腸鏡檢查,其實冇想像中咁可怕,定期檢查先至係最聰明嘅做法。
最後分享一個簡單嘅穴位按摩,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每日按壓「足三里」同「合谷」呢兩個穴位,每個穴位按壓1-2分鐘,可以有效刺激腸道活動。特別係成日坐喺度唔郁嘅人,呢個方法真係好方便又有效。記住按壓時要用指腹,力度要適中,感覺到少少痠脹就夠啦!
最近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關心大腸健康問題,誰該注意大腸健康?這5種人最需要定期檢查。大腸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才30幾歲就中標,真的不能輕忽。其實大腸出問題前都會有些徵兆,只是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或痔瘡就隨便吃成藥,結果拖到很嚴重才去看醫生。
首先最危險的就是有家族病史的人,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得過大腸癌,那你的風險就是一般人的2-4倍。再來是飲食習慣不好的人,特別是愛吃紅肉、燒烤、油炸這些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又很少吃蔬菜水果,這種飲食習慣最容易讓大腸出問題。另外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要特別注意,因為年齡越大風險越高,政府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一定要記得去做。
高風險族群 | 建議檢查頻率 | 注意事項 |
---|---|---|
有家族病史者 | 每年1次 | 建議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
50歲以上中老年人 | 每2年1次 | 善用政府補助的篩檢 |
長期便秘或腹瀉者 | 每1-2年1次 | 注意排便習慣改變 |
肥胖(BMI>27) | 每2年1次 | 配合減重效果更好 |
抽菸喝酒應酬多者 | 每1-2年1次 | 戒菸酒可降低風險 |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人,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排便習慣改變,像是突然便秘或拉肚子持續超過兩週,或是大便變細、有血絲,這些都是警訊。有些人會覺得做檢查很麻煩或怕痛,但現在的大腸鏡檢查其實沒那麼可怕,而且還有無痛檢查可以選。與其等到真的出問題才來治療,不如定期檢查早點發現,治癒率可以高達90%以上。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很多人都有腸胃問題,但常常覺得「應該沒什麼」就忽略掉。特別是上班族常常外食,蔬菜攝取量不足,又久坐不動,這些都是大腸健康的隱形殺手。建議大家可以從飲食開始調整,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這些都是保護大腸很基本卻很重要的方法。
什麼時候做大腸鏡檢查最適合?醫師建議這年齡開始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問:「到底幾歲該做大腸鏡啊?」其實根據台灣國健署的建議,50歲以上就應該要開始定期檢查了喔!不過如果你有家族病史,像是父母或兄弟姐妹得過大腸癌,那可能要更早開始,醫師通常會建議提早到40歲就做第一次檢查。
現在台灣人飲食西化,紅肉吃得多、蔬菜吃得少,大腸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很多人都以為「沒症狀就不用檢查」,但其實大腸癌早期根本不會痛,等到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才發現,往往都已經是中後期了。我表姐就是這樣,45歲時因為一直貧血去檢查,結果發現已經第二期,還好後來手術很成功。
大腸鏡檢查時機建議表
風險族群 | 建議開始年齡 | 檢查頻率 |
---|---|---|
一般民眾 | 50歲 | 每5-10年一次 |
有家族史 | 40歲 | 每3-5年一次 |
已發現息肉 | 視情況 | 1-3年追蹤一次 |
炎症性腸病患者 | 診斷後8-10年 | 每1-2年一次 |
做檢查前最麻煩的就是清腸,要喝那個瀉藥真的超難喝,我上次檢查時護理師教我用運動飲料對半稀釋,果然比較好入口。現在有些醫院還有提供不同口味的清腸劑,可以事先問看看。記得檢查前一天要吃低渣飲食,白粥、蒸蛋這些最好,千萬別偷吃青菜或水果,不然腸子清不乾淨又要重來一次。
有些人會擔心檢查過程不舒服,其實現在都有無痛大腸鏡的選擇,睡一覺起來就做完了。我同事上個月去做,他說根本沒感覺,醒來還問醫師「開始了嗎」,結果早就做完了。雖然要自費幾千塊,但比起早期發現病變的價值,這錢真的不能省。
為什麼大腸會出問題?5個傷腸壞習慣你中了幾個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抱怨腸胃不舒服,其實很多問題都跟日常習慣有關啦!你知道嗎?我們每天不經意的小動作,可能正在慢慢傷害大腸健康。今天就來聊聊那些看似無害卻很傷腸的壞習慣,快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飲食不均衡,現代人外食比例高,常常纖維攝取不足。早餐吃個三明治配奶茶、午餐便當青菜只有兩片、晚餐又吃炸雞配啤酒…這樣長期下來,腸道菌相都會被搞亂掉。還有啊,很多人以為喝優酪乳就夠了,其實新鮮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才是腸道最需要的!
第二個壞習慣是水喝太少,這點超多人中招!便祕的時候只會拼命吃益生菌,卻忘記最基本的水分補充。腸道就像一條河流,沒有足夠的水流,廢物當然會堆積卡住啊。建議每天至少要喝體重x30c.c.的水,例如60公斤的人就要喝到1800c.c.以上喔~
傷腸壞習慣 | 具體表現 | 改善建議 |
---|---|---|
久坐不動 | 每天坐超過8小時 | 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
愛吃加工食品 | 常吃香腸、火腿等 | 改選新鮮肉類 |
熬夜成癮 | 凌晨1點後才睡 | 固定11點前上床 |
壓力過大 | 經常焦慮緊張 | 每天深呼吸10分鐘 |
憋便憋尿 | 有感覺卻不去廁所 |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
再來要說說濫用瀉藥和抗生素的問題。有些人便祕就習慣吃瀉藥,或是感冒動不動就吃抗生素,這樣反而會破壞腸道原有的菌群平衡。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裡有超過100兆的細菌,它們就像一個小生態系,亂吃藥就像在森林裡亂噴除草劑一樣危險!
最後不得不提壓力和睡眠不足這個現代人通病。腸道其實有「第二大腦」的稱號,當你壓力大或睡不好時,腸道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很多人應該都有經驗,一緊張就想跑廁所,或是熬夜後隔天腸胃就不舒服,這就是腸腦軸在作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