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幾個超有梗的政治笑話,讓人看了忍不住會心一笑。這些笑話雖然帶著調侃的意味,卻也真實反映了台灣政治生態的某些面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經典款,保證讓你邊看邊點頭說「啊~這個我懂!」
先來看這個最近在LINE群組瘋傳的笑話:某位立委在質詢時說「我們要打造智慧城市」,結果被網友發現他連手機的藍芽功能都不會開。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狀況,在政壇上還真不少見呢!下面整理幾個經典政治笑話類型給大家參考:
笑話類型 | 舉例說明 | 流行程度 |
---|---|---|
政策跳票類 | 選前說要蓋捷運,選後變成「我們正在評估可行性」 | ★★★★☆ |
官員失言類 | 「現在的年輕人買不起房是因為他們愛喝手搖飲」 | ★★★☆☆ |
選舉承諾類 | 「當選後絕對不漲電價」→ 三個月後「因應國際情勢不得不調整」 | ★★★★★ |
議會質詢類 | 質詢時問「為什麼不學新加坡?」下一秒被發現根本沒去過新加坡 | ★★★★☆ |
說到政治人物的「經典語錄」,不得不提那位說出「你們要自立自強啊」的部長。這句話後來被網友做成各種迷因圖,甚至變成年輕人互相吐槽的流行語。還有人把政治人物過去的發言剪接成「打臉合集」,看著他們前後矛盾的說詞,真的比八點檔還精彩。
最近最紅的莫過於某位候選人的競選口號被發現抄襲對手的政見,網友笑稱這是「政見界的盜版光碟」。更妙的是,當事人還理直氣壯地說「好的政策本來就該大家一起推動」,這種「借鑑說」立刻成為熱門話題。政治圈就是這樣,有時候荒謬到讓人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1. 誰在立法院講政治笑話?藍綠白議員的幽默大比拼,這個話題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原來嚴肅的議場裡,這些政治人物偶爾也會展現幽默的一面,用自嘲或調侃的方式緩和緊張氣氛。台灣網友就整理出不少經典片段,讓人看到政治人物不一樣的親切感。
說到立法院的搞笑擔當,藍綠白三黨可說是各有特色。國民黨議員常愛用「歷史梗」,像是有人質詢時突然說:「我們國民黨最擅長的就是把經濟搞壞,這點民進黨還要多學習啦!」這種自嘲式的幽默反而讓現場笑成一片。而民進黨議員則偏好時事梗,最近就有人拿缺蛋議題開玩笑:「現在連雞蛋都要排隊,比我們選舉造勢場還熱鬧!」
最有趣的是民眾黨的年輕議員,他們特別會用網路流行語。有次質詢時直接說:「部長你這個回答太『粗暴』了,duck不必這樣吧!」讓在場官員都忍不住笑場。這種貼近年輕人的幽默方式,也讓嚴肅的議事過程多了點輕鬆氣氛。
政黨 | 幽默風格 | 經典案例 |
---|---|---|
國民黨 | 歷史自嘲梗 | 「我們執政時股市上萬點,現在也是上萬點…只是是確診數啦!」 |
民進黨 | 時事諷刺梗 | 「在野時說要謙卑,執政後發現原來謙卑是形容詞不是動詞」 |
民眾黨 | 網路流行語梗 | 「這個政策就像『我就爛』meme圖,擺爛還自己說出來」 |
其實這些政治人物的幽默表現,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台灣的政治文化。有資深國會助理就透露,很多看似即興的笑話其實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目的就是要讓嚴肅的議題更容易被民眾記住。像之前有議員質詢疫苗問題時說:「我們不是要跟政府搶疫苗,是要跟對岸搶時間啦!」這種帶點無奈的幽默,反而讓民眾更能感同身受。
最近還有網友發起「立法院金句王」票選,結果發現越是爭議性高的政治人物,講出來的梗反而越有哏。像是某位常上政論節目的立委就被網友封為「被政治耽誤的段子手」,因為他總能把複雜的議題用一句玩笑話點出重點。這種「笑中帶刺」的風格,意外成為另類的政治溝通方式。
2. 什麼時候政治人物講笑話最尷尬?選舉造勢現場實錄這個問題,每次選舉季都會被拿出來討論。政治人物在台上賣力演出,台下支持者熱情吶喊,但有些時候講笑話的時機沒抓準,整個場面就會瞬間冷掉,連旁邊的工作人員都尷尬到想鑽地洞。特別是那種硬要套用網路流行語的笑話,年輕人聽了翻白眼,長輩根本聽不懂,最後只剩候選人自己在台上乾笑。
尷尬情境 | 實際案例 | 現場反應 |
---|---|---|
硬要裝年輕 | 大喊「是在哈囉」 | 台下阿伯一臉茫然 |
自以為幽默 | 開對手整形玩笑 | 支持者尷尬陪笑 |
時事梗用錯 | 把悲劇當笑點 | 全場瞬間安靜 |
方言講不輪轉 | 閩南語笑話發音錯誤 | 在地鄉親搖頭 |
最經典的就是某次造勢場合,候選人想展現親民形象,突然學起抖音熱舞,結果手腳不協調跳得像中風,台下觀眾想笑又不敢笑,直播聊天室直接暴動。這種時候通常連主持人都救不了場,只能趕緊切換到下個環節。還有些政治人物喜歡在嚴肅議題中穿插笑話,比如講到民生疾苦突然來段雙關語,那種違和感簡直讓人腳趾摳地。
其實選民都很清楚,與其花時間準備這些不好笑的笑話,不如好好講政策。但偏偏每次選舉都有人不信邪,覺得自己可以當脫口秀演員。結果就是網路上又多了一堆迷因素材,被做成梗圖瘋狂轉傳。這些尷尬瞬間往往比政見更讓人印象深刻,只能說政治人物真的要好好評估自己的幽默感再上台啊。
3. 為何台灣政壇總有這麼多笑話?資深記者解密背後原因
每次打開新聞,台灣政壇總能產出讓人哭笑不得的劇情,從立法院打架到議員失言,簡直比八點檔還精彩。一位跑政治線超過20年的資深記者老陳透露,這些「笑料」背後其實有三大原因,跟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密不可分。
首先,選舉文化太激烈,政治人物為了搶曝光無所不用其極。老陳說:「你看那些在鏡頭前摔麥克風、比中指的行為,根本是算準了網路傳播效應。」尤其年輕選民愛看梗圖,有些議員甚至會刻意製造衝突場面,事後再PO文自嘲搏流量。
其次,政治人物與民眾的距離太近也是關鍵。台灣地小人稠,從菜市場到廟口都可能遇到立委,這種親密感讓政治人物更容易「放飛自我」。老陳笑說:「香港議員西裝筆挺開會,台灣的可能是穿拖鞋在服務處跟你聊國家大事。」
最後來看看這張表格,整理近年經典政治笑話類型:
類型 | 案例 | 發生頻率 |
---|---|---|
肢體衝突 | 立院水球大戰、搶麥克風 | 中 |
口誤失言 | 把GDP說成GOD、地名講錯 | 高 |
奇葩提案 | 建議用愛發電、寵物要繳稅 | 低 |
選舉花招 | 候選人跳街舞、Cosplay動漫角色 | 選舉季暴增 |
老陳還提到,社群媒體的即時傳播讓政治人物的每句話都被放大檢視。以前說錯話可能隔天才見報,現在十分鐘內就能變成迷因圖瘋傳。加上台灣人特別愛用幽默感化解政治對立,很多爭議事件最後反而變成全民調侃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