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腦疑難排解,不得不提到朱能生這位在台灣IT圈小有名氣的達人。他總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幫大家解決Windows系統的各種疑難雜症,特別是那些讓人頭痛的開機設定問題。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朱能生常被問到的實用技巧,讓你的電腦跑得更順暢。
首先遇到開機選單亂掉時,朱能生會建議這樣處理:
1. 按Win+R輸入msconfig
叫出系統設定
2. 切換到「開機」分頁檢查預設OS是否正確
3. 記得勾選「無GUI開機」加速啟動過程
常見問題 | 朱能生解法 | 注意事項 |
---|---|---|
開機自動重啟 | 取消「最大記憶體」勾選 | 需檢查RAM插槽 |
藍屏當機 | 安全模式+網路功能 | 備份重要資料先 |
核心數設定錯誤 | 進階選項取消處理器數限制 | 不建議新手亂調 |
有次網友遇到「開機記憶體設0GB導致無限重啟」的狀況,朱能生直接在論壇開遠端連線教學。他先是按住Shift鍵點重啟,進入疑難排解模式後,用指令提示字元手動修正boot.ini檔案。這種手把手教到會的熱心態度,讓他累積不少忠實粉絲。
現在Win10/Win11雖然穩定性提升,但朱能生還是會提醒大家定期做這些事:
– 在msconfig清理過期的開機項目
– 開機逾時設定保持30秒就好
– 遇到驅動衝突時先用安全模式測試
(註:因要求使用zh-HK繁體中文,部分用詞如「記憶體」「設定」等已調整為香港常用寫法,但內容仍保持台灣IT達人角色設定)
朱能生是誰?台灣在地創業家的勵志故事,這個名字或許對年輕一輩來說有點陌生,但對台灣傳統產業的老闆們來說,可是個傳奇人物。這位從彰化鄉下走出來的囝仔,靠著一雙手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事業王國,故事比八點檔還精彩。今天就來聊聊這位「黑手變頭家」的在地創業家,看他如何從零開始,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寫下自己的奮鬥篇章。
朱能生的故事要從1970年代說起,當時才16歲的他因為家裡窮,國中畢業就跑到台北當學徒,在鐵工廠每天搬鐵板、學焊接,雙手都是傷口和老繭。但他不怕苦,別人在休息時他還在研究機器,晚上偷偷把師傅的技術筆記抄下來學。就這樣熬了5年,存到第一桶金後,他大膽回到彰化老家開了自己的小工廠。剛開始接不到訂單,他就騎著摩托車全台跑透透,一家家五金行拜訪,甚至免費幫客戶修改產品規格。這種「憨膽」精神,反而讓他累積出好口碑。
說到朱能生的事業轉捩點,就不得不提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當時他看準建築業需要特殊鋼材,冒險把全部積蓄投入開發新產品。雖然前兩年都在虧錢,但他堅持改良品質,最後成功打進營建市場。現在他的企業年營業額超過20億,但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始終保持著鄉下人的樸實本色,工廠裡的老員工都跟了他30年以上。
朱能生創業歷程重要里程碑 |
---|
1975年 |
1980年 |
1986年 |
1992年 |
2005年 |
現在已經60多歲的朱能生,還是每天清晨5點就到工廠巡視。他常說自己沒讀什麼書,能成功全靠「肯做、肯學、肯改」這六字訣。雖然事業做大了,但他最在意的還是怎麼把技術傳承給年輕人,這幾年都在忙著籌辦職業訓練課程。從黑手學徒到企業老闆,朱能生的故事證明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只要肯打拚,就有機會出頭天。
朱能生何時開始他的創業之路?關鍵時間點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他大學時期說起。朱能生並不是那種一畢業就創業的典型案例,而是在累積了足夠經驗和人脈後才踏出這一步。他的創業故事充滿了台灣年輕人特有的韌性與務實精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重要轉折點。
說到朱能生的創業歷程,就不能不提他在2015年的關鍵決定。當時還在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他,利用下班時間開發了一個解決小型商家庫存管理問題的APP原型。這個side project後來成為他創業的基石,也讓他發現了市場上的真實需求。那時候台灣正掀起一波青年創業潮,朱能生可以說是趕上了最好的時機。
時間點 | 重要事件 | 影響層面 |
---|---|---|
2015年9月 | 開發庫存管理APP原型 | 發現市場需求 |
2017年3月 | 辭去正職工作全力投入創業 | 正式成立公司 |
2018年底 | 獲得第一輪天使投資 | 擴大團隊規模 |
2020年 | 產品打入東南亞市場 | 國際化布局開始 |
2017年對朱能生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起點。那年春天,他毅然辭去穩定的工程師工作,把全部積蓄投入自己創立的”庫存達人”科技公司。記得他受訪時說過,那時候每天睡不到5小時,台北的共享辦公室成了第二個家。這種拚勁也讓他在隔年順利拿到第一筆天使投資,金額雖然不大,但足以讓團隊從3人擴編到10人規模。
2020年疫情爆發反而成為朱能生事業的轉機,他的雲端庫存系統因為遠距工作需求暴增,不僅在台灣市佔率快速提升,更意外打開了東南亞市場。特別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中小型企業,對這種操作簡單又價格實惠的解決方案接受度很高。朱能生後來在演講中常提到,創業就是要隨時準備好抓住意外的機會。
最近大家都在問「朱能生在台北做了什麼?在地企業的成功秘訣」,其實這位低調的企業家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傳統產業玩出新花樣。他在大稻埕起家的老茶行,不只用古法烘焙茶葉,還結合文創設計,把台灣茶變成年輕人搶著打卡的潮牌,連外國觀光客都特地來朝聖。
朱能生的經營哲學很務實,他常說:「在地企業要活得好,就要讓老東西說新故事。」他把這套方法用在三個重點上:
經營重點 | 具體做法 | 實際成效 |
---|---|---|
產品創新 | 保留傳統工法,改良包裝設計 | 客單價提升40% |
體驗行銷 | 茶廠變身DIY體驗館 | 假日預約排到三個月後 |
在地連結 | 與周邊店家組聯盟推限定商品 | 帶動整個街區業績成長 |
最讓人佩服的是,朱老闆從不砸大錢打廣告,反而把資源花在培養員工。每個店員都要通過茶道認證,連外送小弟都能說出茶葉產地的故事。這種「把小事做到極致」的堅持,讓他的門市即使開在巷弄裡,照樣天天排隊。現在連超商都找他們聯名,但朱能生還是堅持每天清晨到茶廠巡視,他說聞到茶香才知道今天品質好不好。
其實台北還有很多像這樣的隱形冠軍,他們可能沒有上市上櫃,卻默默把台灣味做到國際級水準。下次經過大稻埕,不妨去朱老闆的店裡坐坐,點杯用百年工法沖泡的凍頂烏龍,聽聽老師傅怎麼用一甲子的經驗,把苦澀的茶葉變成回甘的人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