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在裝潢新家時問到「橫樑 英文」怎麼說,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建築結構的英文用詞不太熟悉。其實在英文裡,橫樑最常見的說法是”beam”,這個單字在建築工程中超級常用,不管是鋼筋混凝土的橫樑還是木造結構的都通用。不過你知道嗎?根據不同材質和用途,英文裡還有其他更精準的說法喔!
先來分享幾個跟橫樑相關的實用英文單字,這些都是裝潢或看國外建築影片時很常遇到的:
中文用詞 | 英文說法 | 使用情境 |
---|---|---|
主橫樑 | main beam | 房屋主要承重結構 |
木橫樑 | wooden beam | 傳統木造建築 |
鋼樑 | steel beam | 現代建築常用 |
隱藏樑 | concealed beam | 裝潢後看不見的結構樑 |
過樑 | lintel | 門窗上方的橫樑 |
在國外買房子或裝修時,這些詞彙真的超級實用。我記得有次幫朋友看國外的裝修報價單,上面寫著”load-bearing beam replacement”,就是指要更換承重橫樑,這可是大工程啊!如果不懂這些術語,可能會忽略掉重要的結構問題。
說到橫樑的計算方法,國外常用的單位跟台灣有點不同。他們通常用”foot”或”meter”來表示長度,承重則是用”pound”或”kilogram”。像是設計師可能會說:「This beam needs to support up to 2,000 pounds per linear foot.」意思就是這根橫樑每英尺要能承受2000磅的重量。建議要裝修的朋友可以下載個單位換算app,這樣看國外資料會更方便。
其實現在很多台灣的設計師也會參考國外的橫樑設計案例,特別是一些開放式空間的結構處理方式。比如說最近很流行的”exposed beam”設計,就是把橫樑直接外露作為裝飾元素,這種做法在英文裡就叫”exposed beam ceiling”。下次看到國外居家雜誌時,不妨特別注意一下他們是怎麼處理橫樑的,可以學到不少實用的設計技巧呢!
橫樑英文怎麼説?建築師教你正確用詞
最近有朋友在裝修時問我:「橫樑英文怎麼説?建築師教你正確用詞」,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建築專業用詞不太熟悉。其實在英文裡,橫樑最常見的說法是”beam”,這個詞在建築設計圖上經常出現。不過你知道嗎?根據不同功能和位置,橫樑還有很多細分的專業用詞喔!
在台灣的建築工地,老師傅們常會用台語叫橫樑「楹仔」(îng-á),但跟外國設計師溝通時,還是要用正確的英文術語才不會搞錯。像是天花板裡藏著的橫樑,專業上會叫”joist”,而支撐屋頂的主要橫樑則稱為”rafter”。這些細節差別對建築師來說很重要,一般民眾知道基本用詞就夠用啦!
中文用詞 | 英文專業術語 | 常見位置 |
---|---|---|
主橫樑 | main beam | 結構主體 |
次橫樑 | secondary beam | 樓板之間 |
屋架樑 | rafter | 屋頂結構 |
樓板樑 | floor joist | 地板下方 |
裝飾樑 | faux beam | 天花板裝飾 |
說到裝修時遇到的橫樑問題,很多人會問能不能打掉。其實要看是不是結構樑(load-bearing beam),這種樑千萬不能亂動,不然整棟樓都可能出問題。如果是後來加裝的裝飾樑(decorative beam),通常就沒什麼限制。建議動工前一定要找專業建築師評估,不要自己隨便判斷,安全最重要!
在建築圖面上,橫樑通常會用”B”開頭的編號標示,比如B1、B2這樣。有些設計圖會特別註明尺寸和材質,像是”Steel Beam 200x400mm”就是指20公分寬、40公分高的鋼樑。這些細節對施工很重要,但一般人裝修時只要知道大概位置和功能就好,太專業的數據交給師傅處理就行。
為什麼英文裡橫樑有這麼多種説法?這個問題其實跟建築發展史和專業領域的用語習慣有很大關係。英文作為國際語言,吸收了很多不同文化的建築術語,再加上工程、木工、建築設計等領域都有自己慣用的詞彙,就造成了同一個東西在不同場合會有不同叫法的情況。像是我們台灣人常說的”橫樑”,在英文裡可能因為材質、用途或結構位置的不同,就會用不一樣的單字來表示。
先來看看最常見的幾種説法:
英文用詞 | 使用場合 | 特徵說明 |
---|---|---|
Beam | 通用稱呼 | 最廣泛使用的說法 |
Girder | 大型工程結構 | 通常指承重的主樑 |
Joist | 樓板或天花板結構 | 較細的支撐用橫樑 |
Lintel | 門窗上方 | 專門支撐開口部的橫樑 |
Rafter | 屋頂結構 | 傾斜的屋頂支撐樑 |
這些用詞的差異其實反映了英語國家在建築專業領域的細緻分工。比如說”girder”這個詞來自中古英語,原本是指船隻的龍骨,後來被借用到建築領域,專門用來指那些超級粗壯、支撐整棟建築重量的主樑。而”joist”就比較像是我們在裝潢時會看到的那些排列整齊的小樑,通常用在樓地板之間。這種專業術語的細分,讓工程人員在溝通時能更精確地表達。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原因是地域差異。就像台灣南北對某些東西的稱呼會不一樣,英語國家之間對橫樑的說法也有微妙差別。英國人可能比較常用”joist”和”lintel”,而美國的建築師則更習慣說”beam”和”girder”。這種差異有時候連專業人士都會搞混,更不用說我們這些非母語者了。所以下次看到不同說法時,先別急著覺得困惑,可能只是使用場合或地區習慣不同而已。
裝潢時遇到橫樑問題?先搞懂這些英文術語,這樣跟設計師或工班溝通才不會雞同鴨講啦!台灣老房子常見的橫樑問題真的讓人頭痛,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單字,就能更精準表達你的需求,避免裝潢後才發現「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
首先要知道橫樑在英文裡叫beam,但不同位置的橫樑還有細分喔!天花板那根最明顯的通常叫ceiling beam,如果是用來支撐結構的橫樑則會說load-bearing beam。最近很流行的工業風裝潢會故意把橫樑外露,這種設計就叫exposed beam,想做成這樣記得要跟設計師特別強調。
中文說法 | 英文術語 | 實際應用場景 |
---|---|---|
橫樑 | beam | 泛指所有橫向結構樑 |
天花板橫樑 | ceiling beam | 裝潢時最常需要處理的明顯橫樑 |
承重樑 | load-bearing beam | 絕對不能亂動的結構支撐 |
外露橫樑設計 | exposed beam | 工業風或loft風格常見手法 |
假樑 | false beam | 裝飾用非結構性橫樑 |
遇到橫樑太低想調整高度時,別直接說「把樑打掉」,專業術語是beam modification或beam adjustment。如果想用裝潢包覆橫樑,可以說beam encasement,設計師就會知道你要把樑藏起來。老屋翻新常會遇到要加強橫樑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beam reinforcement,這些都是裝潢時很實用的詞彙。
有些橫樑問題其實是視覺上的困擾,這時候可以考慮用beam wrapping的方式,用木皮或特殊材質包覆來美化。最近很多台灣年輕人喜歡的北歐風裝潢,會把橫樑漆成白色,這種做法就叫beam painting,算是成本比較低的解決方案。記得跟工班討論時,如果他們說要install a new beam,就表示要新增結構樑來分擔重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