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真係好潮濕,屋企啲牆角開始出現霉斑,搞到我要上網查「潮濕 發霉 英文」點講先可以同外國朋友訴苦。原來英文裡面,”damp”係指潮濕,”mold”就係發霉,而”mildew”係指比較輕微嘅霉斑。呢啲詞彙真係好實用,尤其係而家咁多外國人嚟台灣住,識得用英文表達家居問題真係好重要。
講到防霉,我發現台灣人同外國人嘅方法其實差唔多,但係用嘅產品就有啲唔同。下面整理咗個簡單對照表,等大家可以輕鬆比較:
防霉方法 | 台灣常見做法 | 國外常見做法 |
---|---|---|
除濕工具 | 除濕機、木炭包 | Dehumidifier、Silica gel |
清潔用品 | 漂白水、酒精 | Vinegar、Bleach |
預防措施 | 開窗通風、抽氣扇 | Air purifier、Ventilation |
其實除咗學英文單字,了解點樣防止屋企發霉都係好重要。我最近發現YouTube上面有好多實用影片教人點對付潮濕問題,有個外國YouTuber叫Lois Woods拍嘅影片特別有用,佢用咗好多科學方法解釋點解會發霉,同埋點樣用天然方法清理。雖然佢主要講英文,但係畫面好清楚,就算聽唔明都跟到步驟做。
記得前幾日睇到個案例,有個住喺基隆嘅外國人因為屋企太潮濕,牆身發霉搞到過敏,佢就係用email聯絡咗專業嘅除霉公司。呢個時候識得用英文寫”severe mold problem”同”allergic reaction”呢啲詞彙真係幫到手,等對方可以快啲了解情況同安排處理。所以話,學多幾句相關英文真係冇壞,隨時都可能用得上。
最近台灣天氣又濕又悶,家裡牆角開始出現黑黑的黴斑,想跟外國朋友抱怨卻不知道怎麼說?這篇「潮濕發黴英文怎麼説?日常實用單字整理」幫你一次搞定!其實英文裡關於潮濕和發黴的說法很多,有些字你可能早就看過但不知道怎麼用,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單字和例句,下次遇到這種狀況就能輕鬆表達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moldy(發黴的)這個形容詞,比如”My bread got moldy because it was too humid.”(因為太潮濕我的麵包發黴了)。而mold就是黴菌本身,看到牆壁有黴菌可以說”There’s mold growing on the wall.”。另外damp(潮濕的)和humid(濕氣重的)也經常會用到,特別是台灣這種海島型氣候,真的很適合用”The air is so humid today.”來形容。
英文單字 | 中文意思 | 例句 |
---|---|---|
musty | 有霉味的 | This old book smells musty. |
mildew | 霉斑 | The shower curtain has mildew stains. |
dehumidifier | 除濕機 | We need to buy a dehumidifier for the basement. |
condensation | 冷凝水 | There’s condensation on the windows. |
除了這些基本單字,日常生活中還會遇到很多相關情況。像是衣服晾不乾可以說”The laundry won’t dry in this damp weather.”,或是發現木頭家具因為潮濕變形時可以說”The wooden table warped from the humidity.”。最近我家浴室磁磚縫隙就長出黑色霉斑,我跟房東說”The grout between the tiles is turning black with mold.”他馬上就來處理了。
有時候潮濕不只是形容天氣,也可以用來描述感覺。像是運動完衣服黏在身上的不舒服感,可以說”My clothes are clinging to me because they’re damp with sweat.”。而那種久未使用的房間特有的霉味,英文會說”The unused room has a stale, musty odor.”這些都是台灣人很常遇到但可能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的情況。
為什麼台灣房子特別容易潮濕發黴?專家解析
每次換季整理衣櫃,總會發現幾件衣服默默長出霉斑,牆角也時不時冒出黑點,這大概是很多台灣人的共同困擾。其實這跟我們居住的環境有直接關係,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年平均濕度高達75%以上,特別是春夏季節更常突破80%,加上建築設計和日常習慣等因素,讓潮濕問題特別嚴重。
先來看看台灣各地區的平均濕度數據:
地區 | 年平均濕度 | 梅雨季濕度高峰 |
---|---|---|
台北 | 78% | 85%以上 |
台中 | 76% | 82%左右 |
高雄 | 75% | 80%以上 |
建築專家指出,台灣老舊公寓常見的「壁癌」問題,其實就是長期潮濕導致的。傳統建築使用的紅磚和水泥本身就容易吸水,加上早期防水工程不夠完善,牆體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現在新建案雖然有改善,但很多人為了省電不常開除濕機,或是陽台堆滿雜物影響通風,反而讓室內濕氣更難排出。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也在默默助長潮濕。像是洗完澡馬上關門、衣服晾在室內、或是用拖把拖完地不開窗,這些都會讓水分停留在室內。特別是有裝潢的木作櫃體和系統家具,一旦受潮就容易成為黴菌的溫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發現霉斑總是從櫃子後面開始出現。
梅雨季來臨!如何用英文描述發黴的牆壁?這絕對是住在台灣潮濕環境的朋友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每次看到牆角那片黑黑的黴斑,整個心情都跟著發霉了對吧?今天就來教大家幾個超實用的英文說法,下次跟外國朋友抱怨時就不會詞窮啦!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用”moldy”這個形容詞,直接說”The wall is moldy”(牆壁發霉了)超直白。如果想強調霉斑的範圍,可以說”There are patches of mold on the wall”(牆上有片狀霉斑)。最近我房間牆角就出現這種狀況,跟房東反映時還特別拍了照片,用英文解釋:”Look! The mold has spread to this corner.”(你看!黴菌已經蔓延到這個角落了)
黴菌的種類不同,說法也有差別喔!這邊整理個小表格給大家參考:
黴菌狀況 | 英文說法 | 例句 |
---|---|---|
黑色黴斑 | black mold | The bathroom has black mold. |
綠色黴菌 | green mildew | Mildew is growing on tiles. |
白色粉狀黴 | white powdery mold | The ceiling has white mold. |
潮濕導致的黴 | damp-induced mold | This is caused by humidity. |
有時候發霉的情況真的很嚴重,牆壁會出現那種濕濕黏黏的感覺。這時候可以說”The wall feels slimy because of the mold”(因為黴菌,牆壁摸起來黏滑滑的)。我朋友上次來我家還開玩笑說:”Your wall is like a science experiment!”(你的牆壁簡直像科學實驗品!)
記得上次颱風過後,整面牆的壁紙都開始翹起來,黴菌從接縫處冒出來,那景象真的超驚人。用英文描述可以說:”The mold is creeping out from behind the wallpaper”(黴菌從壁紙後面爬出來了)。這種時候真的會很想哭,因為除霉工程超級麻煩,要先把發霉的牆面刮乾淨,再噴除霉劑,最後還要重新粉刷。跟房東argue的時候,這些英文說法就很實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