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爸媽健康檢查必做5項目 | 銀髮族飲食這樣吃最健康 | 帶長輩就醫的實用小技巧

爸媽健康檢查必做5項目 | 銀髮族飲食這樣吃最健康 | 帶長輩就醫的實用小技巧

關心父母健康 從日常細節開始

父母健康是每個子女最掛心的事,隨著年紀增長,他們的身體狀況更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在台灣,很多長輩都有「忍病」的習慣,常常小病拖成大病才願意就醫,這時候我們就要主動當他們的健康守門人。

首先要注意的是飲食習慣,很多長輩為了省錢或圖方便,常常一鍋菜吃好幾天,這樣很容易營養不均衡。建議可以幫他們準備一些簡單又營養的食材,像是:

推薦食材 好處 簡單料理方式
地瓜 高纖助消化 蒸熟當點心
豆腐 優質蛋白質 煮湯或涼拌
深綠色蔬菜 豐富維生素 清炒或燙青菜

除了飲食,定期健檢也很重要。台灣的成人健檢其實很方便,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記得提醒爸媽按時去做。健檢項目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基本檢查,這些數據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

運動方面,不一定要很激烈,每天陪他們散步30分鐘就很有幫助。台灣很多公園都有適合長輩的運動器材,早晨或傍晚去活動一下,既能運動又能認識鄰居朋友。如果爸媽有關節問題,游泳或水中走路是很好的選擇,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負擔。

最後要特別注意用藥安全,很多長輩會自己買成藥或聽信偏方,這其實很危險。建議定期幫他們整理藥袋,把過期的藥品清掉,也要提醒他們按醫囑服藥,不要自行增減劑量。

父母健康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爸媽什麼時候該做健康檢查?定期健檢時間表

每次回家看到爸媽頭髮又白了一些,心裡總會默默擔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其實健康檢查就像車子定期保養一樣,提早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處理。但到底該多久檢查一次?哪些項目不能漏?這份時間表幫你一次整理好,讓你輕鬆掌握爸媽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50歲以上的長輩建議每年做一次基礎健檢。但如果本身有慢性病或家族病史,可能就要更頻繁些。像我爸就是高血壓老病號,醫生就建議他每半年要回診追蹤。記得要特別注意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骨質密度,這些都是銀髮族常見問題。

年齡層 建議檢查頻率 重點項目
50-60歲 每年1次 血壓、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大腸鏡(每5年)
60-70歲 每年1-2次 加做骨密度、心電圖、眼底檢查、胸部X光
70歲以上 每半年1次 加做認知功能評估、肌少症篩檢

除了定期健檢,平常也要多觀察爸媽的生活細節。像是最近走路變慢、常常忘東忘西,或是食慾突然改變,這些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我媽之前就是因為一直喊累,檢查才發現貧血很嚴重。現在我都會固定幫她預約健檢,還會陪她一起去,順便當作親子約會。

健檢項目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最好先跟家庭醫師討論。像我爸抽菸30年,醫生就特別安排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記得健檢前要空腹8小時,有些項目還要提前停藥,這些細節都要先問清楚。報告出來後也別放著不管,有異常就要趕快掛號追蹤。

長輩為什麼容易骨質疏鬆?預防方法大公開

最近天氣轉涼,好多長輩開始抱怨腰酸背痛,其實這可能跟骨質流失有關啦!老人家骨頭變脆弱不是沒有原因的,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吸收鈣質的能力會變差,加上荷爾蒙變化(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女性),骨頭就像被白蟻蛀空的木頭一樣,一不小心就容易骨折。而且現代人運動量不足、曬太陽時間少,這些都會加速骨質流失的速度喔!

想要幫家裡長輩顧好骨本,其實從日常生活就能做起。首先飲食超重要,除了大家熟知的牛奶、起司,像小魚乾、黑芝麻、深綠色蔬菜也都是補鈣好幫手。再來就是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散步、太極拳這種低衝擊的運動就很適合,既能活動筋骨又不會太吃力。最重要的是要戒掉抽菸、喝酒這些壞習慣,它們可是會偷偷把鈣質帶走的壞蛋呢!

預防方法 具體做法 注意事項
飲食補鈣 每天攝取高鈣食物(乳製品、豆製品、深綠色蔬菜) 避免同時攝取過多咖啡因或高鹽食物
適度日曬 每週3-4次,每次15-30分鐘曬太陽(避開正午時段) 記得做好臉部防曬
負重運動 快走、爬樓梯、太極等每週3-5次 量力而為避免受傷
定期檢查 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DXA掃描) 尤其更年期女性要特別注意

很多長輩都以為骨質疏鬆是自然老化沒辦法,其實只要提早開始保養,骨頭是可以維持健康的!建議40歲後就要有意識地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因為骨質大概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就只會慢慢減少。如果家裡長輩已經有骨鬆問題,更要小心居家防跌,浴室加裝扶手、保持地板乾燥這些小細節都不能馬虎。平常也可以陪長輩做些簡單的肌力訓練,像是扶著椅子做深蹲,既能強化骨骼又能增進親子感情呢!

父母健康

如何幫父母挑選適合的保健食品?營養師建議這3個重點要注意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到底要怎麼幫家裡長輩選保健食品才不會踩雷?其實啊,挑保健食品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別人吃什麼就跟著買。營養師提醒,最重要的是先了解爸媽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再來挑選適合的補充品。像有些長輩平常就不愛吃魚,這時候補充Omega-3就蠻適合的;如果是消化功能比較弱的,可能就要優先考慮益生菌這類的產品。

先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的保健食品種類和適合的狀況:

保健食品類型 主要功效 適合狀況
鈣片 強化骨骼 少喝牛奶、容易腰酸背痛
維生素D 幫助鈣吸收 很少曬太陽、骨質疏鬆
魚油 保護心血管 少吃深海魚、三高問題
益生菌 調整腸道 容易便秘、消化不良
葉黃素 護眼 長時間用3C、眼睛容易疲勞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長輩都有在吃慢性病藥物,這時候買保健食品就要更小心。像是有在吃抗凝血藥物的,就要避免跟魚油或維生素E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藥效。最好先把爸媽平常在吃的藥單拍下來,拿去藥局問藥師或是掛營養門診諮詢,這樣最保險。

包裝和劑型也要考慮到長輩的使用習慣。有些膠囊很大顆,對吞嚥功能比較退化的長輩來說真的很難吞,這時候就可以選擇粉狀或是小顆的軟膠囊。還有啊,很多保健食品要飯前或飯後吃效果不一樣,記得要跟爸媽說清楚怎麼吃才有效,不然花大錢買了卻吃錯時間真的很可惜。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