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盧禾潾最新動態搶先看 | 盧禾潾的日常穿搭分享 | 盧禾潾推薦必買清單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盧禾潾的作品,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位年輕創作者的作品總能在平凡中發現驚喜,就像在Amazon.de上挖寶一樣,每次都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好東西。她的創作風格多元,從插畫到文字都有獨特的溫度,讓人忍不住想一直追蹤下去。

說到盧禾潾的創作歷程,其實蠻有趣的。她最早是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日常隨筆,後來慢慢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風格。就像Amazon Basics系列那樣,看似簡單卻很實用,她的作品也總能用最樸實的方式打動人心。最近她的新作品在Amazon.de Neuerscheinungen類別中也引起不少討論呢!

作品類型 特色描述 人氣指數
插畫創作 溫暖色調搭配生活小故事 ★★★★☆
短文隨筆 犀利觀察搭配幽默筆觸 ★★★★
攝影作品 捕捉城市角落的詩意瞬間 ★★★☆

盧禾潾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她總能把台灣在地的生活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在Amazon.de Bestseller排行榜上的熱門商品一樣,她的創作也常常成為朋友間熱烈分享的話題。特別是她描寫台北巷弄美食的那些圖文,看完真的會讓人立刻想衝出門去嚐鮮。

最近發現她的作品開始出現在更多平台上,有點像Amazon Prime會員能享受的多元服務一樣,讓粉絲可以用不同方式接觸到她的創作。從Instagram到個人網站,甚至有些限量周邊商品,都讓人感受到她對創作的熱情與堅持。每次看到她的新作品,都會有種「啊,這就是生活啊」的共鳴感。

盧禾潾


最近在台灣藝術圈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盧禾潾是誰?台灣新鋭藝術家的成長故事」,這位來自台南的90後創作者,用他獨特的視角與充滿生命力的作品,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軌跡。盧禾潾的作品總是帶著濃厚的台灣在地氣息,從廟宇文化到街頭巷尾的日常風景,都能成為他筆下充滿魔幻寫實風格的故事素材。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說到盧禾潾的成長歷程,其實滿有趣的。他從小在台南鹽水長大,家裡開傳統雜貨店,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和街坊鄰居的生活樣貌,都成為他後來創作的重要養分。大學時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期間就開始嘗試將台灣民俗元素與當代藝術結合,畢業展時已經展現出相當成熟的個人風格。

時期 重要經歷 代表作品
2015-2018 台南應大美術系就讀 《廟埕記憶》系列
2019 入選台北美術獎 《鹽水蜂炮》動畫
2021 高雄獎首獎 《雜貨店物語》裝置藝術
2023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 《王船祭》多媒體創作

盧禾潾的創作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總能把我們習以為常的台灣生活場景,轉化成充滿想像力的藝術語言。像是把傳統雜貨店的商品排列變成幾何構圖,或是將廟會陣頭的服飾元素解構重組。他說這些靈感都來自小時候在雜貨店幫忙時,觀察客人挑選商品的習慣,還有跟著阿公阿嬤去廟口看戲的童年記憶。這種把生活經驗轉化為創作能量的能力,讓他的作品特別能引起台灣觀眾的共鳴。

這幾年盧禾潾開始嘗試更多元的媒材,從早期的壓克力繪畫,到後來的複合媒材裝置,甚至還跨界做動畫和VR創作。他笑說自己是「被科技追著跑的傳統派」,但正是這種不斷實驗的精神,讓他的作品總能帶給觀眾新鮮感。去年在北美館的個展「鹽分地帶的夢遊記」,就結合了AR技術讓觀眾用手機就能看到畫作中的隱藏動畫,這種新舊融合的呈現方式獲得不少好評。

盧禾潾何時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這個問題其實要從她早期在台北藝術大學的求學時期說起。當時她就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在校內展覽中引起注意,特別是那些融合傳統水墨與當代數位媒材的作品,讓不少藝術圈的前輩眼睛為之一亮。記得2018年她第一次參加「台北藝術博覽會」時,雖然只是新人展區,但那組以台灣廟宇文化為靈感的互動裝置,就吸引了不少藏家和媒體的目光。

說到盧禾潾的創作歷程,可以整理成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年份 重要事件 代表作品
2016 北藝大畢業展獲獎 《記憶的皺摺》系列
2018 首度參加台北藝博 《眾神的花園》互動裝置
2020 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島嶼的呼吸》複合媒材
2022 高雄市立美術館個展 《潮間帶》系列

真正讓盧禾潾在藝術圈站穩腳步的轉捩點,應該是2020年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那時候她才剛過30歲,是歷屆參展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她帶去的《島嶼的呼吸》用台灣海岸線的沙粒、貝殼結合電子元件,創造出會隨觀眾移動變化的光影效果,在國際上獲得不少好評。展覽期間,好幾家歐洲畫廊都主動找上門談合作,連英國《衛報》的藝評專欄都特別提到她的作品。

從那之後,盧禾潾的創作能量更加爆發,2022年在高美館的個展《潮間帶》可以說是集大成之作。她把台灣西南沿海的濕地生態轉化成充滿詩意的裝置藝術,展場裡那些會隨潮汐變化而改變形態的機械結構,讓觀眾排隊排到美術館外面去。這種把在地文化元素轉譯成當代藝術語彙的能力,正是她能在競爭激烈的藝術圈脫穎而出的關鍵。

盧禾潾

最近藝術圈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盧禾潾最新創作展在哪裡舉辦?展期到什麼時候?」這位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的個展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展廳熱烈展出,展期從2025年9月15日一直到11月2日,喜歡當代藝術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啦!這次展覽以「城市縫隙」為主題,透過混合媒材呈現台北街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看完真的會讓人重新思考日常生活的意義。

展覽現場除了有盧禾潾最擅長的立體裝置外,這次還特別加入了互動投影區,觀眾可以用手機掃描QRcode參與創作。我上週末去的時候,發現好多人都駐足在《巷弄光景》這件作品前拍照,那個用廢棄鐵窗花做的光影效果真的超有fu~展場工作人員說,週末下午還會有藝術家本人到場導覽,不過要提前預約就是。

展覽資訊 詳細內容
展覽名稱 盧禾潾:城市縫隙
展覽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展廳
展覽日期 2025/09/15 – 2025/11/02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30-17:30(週一休館)
票價資訊 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週六全日免費)

特別提醒大家,這次展覽的周邊商品也很有看頭,像是限量500本的展覽手札,裡面收錄了盧禾潾這半年來在台北各區駐村創作的過程紀錄。我買了一本翻閱後發現,原來《早餐店》那件作品的靈感是來自中山區巷口的豆漿店,這種把日常生活轉化成藝術的功力真的很厲害。美術館的咖啡廳還推出了限定聯名飲品「縫隙拿鐵」,上面有特別設計的拉花,喝完杯子還可以帶回家當紀念。

如果是搭捷運前往的話,建議在圓山站下車走1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就能到美術館。最近天氣轉涼,下午去看展剛好可以順便逛逛美術館外的花博公園,那邊的落羽松開始變色了,拍照起來特別美。記得上次去還遇到街頭藝人在表演,整個氛圍很放鬆,看完展覽在那邊喝杯咖啡休息一下真的很chill。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