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紅礫石用途,這種在台灣工地跟景觀設計都很常見的石材,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萬用呢!紅礫石因為顏色溫暖又帶點自然粗獷感,加上價格親民,從古早的農家三合院到現在的文青咖啡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先來看看紅礫石最常見的幾種用途吧:
用途類型 | 具體應用場景 | 優點說明 |
---|---|---|
建築工程 | 地基填充、路面底層 | 排水性好、承重力強 |
景觀設計 | 庭院步道、花台鋪面 | 自然質感、防滑效果佳 |
裝飾藝術 | 牆面鑲嵌、裝置藝術材料 | 色彩鮮明、容易塑形 |
農業用途 | 果園走道、溫室排水層 | 透水性佳、抑制雜草生長 |
說到紅礫石在建築上的應用,老一輩的師傅最知道它的好。以前蓋房子打地基時,師傅們會先把大顆的紅礫石鋪在最底層,再慢慢疊上小顆粒的,這樣做出來的地基特別穩固又不怕淹水。現在雖然很多新建案改用混凝土,但還是有不少注重透水性的綠建築會特地選用紅礫石當基底材料。
最近這幾年文創風盛行,紅礫石突然變身網美素材啦!好多特色餐廳會把紅礫石跟水泥混搭做成特色牆面,或是鋪在戶外用餐區當裝飾。我上次去台中一間老屋改造的咖啡廳,老闆就很有創意地把紅礫石裝進透明壓克力板,做成會發光的裝置藝術,完全顛覆對這種傳統材料的想像。
農友們對紅礫石更是愛不釋手,特別是用在溫室或網室栽培的時候。鋪一層5-10公分的紅礫石在走道,下雨天不怕泥濘,夏天還能減少水分蒸發。有些種高經濟價值作物的農場,會特別挑選粒徑均勻的紅礫石來鋪設,讓採收作業更方便。不過要提醒大家,如果是用在盆栽裝飾,記得要先清洗過,不然紅礫石表面的鐵質可能會影響某些植物的生長喔!
紅礫石是什麼?台灣常見的天然建材小知識,這可是許多人在裝潢或庭院設計時會遇到的天然材料呢!這種帶著溫暖紅褐色調的石頭,在台灣各地的河床或山坡地都很容易找到,因為它的質地堅硬又帶點粗獷感,常被拿來做步道鋪面、花園造景,甚至是建築外牆的裝飾材,可以說是既實用又美觀的在地好物。
紅礫石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那獨特的鐵鏽色澤,這其實是因為石頭中含有豐富的氧化鐵成分,經過長時間風化後自然形成的顏色。台灣從北到南都有產出,像是新北三峽、台中大坑、高雄旗山一帶都能看到它的蹤跡。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紅礫石隨處可見,但如果是大量採集使用,還是要注意是否符合當地法規喔!
紅礫石常見用途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庭院步道鋪設 | 排水性好、不易長青苔 | 表面較粗糙不適合赤腳行走 |
建築外牆裝飾 | 自然質感、耐候性佳 | 需定期清理縫隙落葉 |
花園造景點綴 | 色彩溫暖、容易搭配植物 | 較重的石頭需注意搬運安全 |
說到實際應用,很多台灣老宅的庭院都會用紅礫石來鋪設「踏石步道」,那種踩在粗礫石上的觸感,搭配周邊的綠意特別有味道。現在不少文青咖啡廳或民宿也愛用這種材質,把它們裝在鐵網框裡做成隔間牆,或是直接灑在花圃周圍當作裝飾,既能營造自然風格又不用花大錢。不過要提醒的是,紅礫石雖然耐用,但長時間日曬雨淋還是會慢慢褪色,如果很在意顏色變化的話,可以考慮每兩三年補一次新石頭。
為什麼庭院鋪設首選紅礫石?5大優點一次看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庭院改造要用什麼材料,我第一個推薦的就是紅礫石啦!這種來自台灣本土的天然石材,不僅顏色溫暖討喜,實際用起來更是有好多意想不到的優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紅礫石最厲害的5個特點,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用它了。
首先紅礫石超級耐用,台灣夏天颱風多、冬天東北季風強,這種石材完全不怕風吹雨打。我阿姨家鋪了十幾年,到現在還是紅通通的超漂亮,不像有些石材會褪色或長青苔。而且它的表面有點粗糙,下雨天走起來不容易滑倒,對家裡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特別安全。
優點 | 說明 |
---|---|
排水性佳 | 礫石間隙大,雨水快速滲透不積水 |
維護簡單 | 不用特別保養,偶爾耙平就好 |
價格實惠 | 比石板、木地板便宜,每坪約$500-$800 |
風格百搭 | 從日式枯山水到鄉村風庭院都適用 |
調節溫度 | 夏天不會像磁磚那樣吸熱燙腳 |
再來講講實際使用感受,紅礫石踩起來的觸感很特別,有種自然的療癒感。我家狗狗最愛在上面打滾,說是可以按摩腳掌(笑)。施工也超簡單,自己DIY鋪設都沒問題,記得先鋪一層防草布就好。鄰居阿伯還發現意外好處,說紅礫石鋪完後庭院蚊子變少了,可能是因為排水快不積水的關係。
最後要提的是視覺效果,紅礫石那種帶點鐵鏽色的溫暖調性,跟台灣常見的綠植超搭。不論是搭配龍柏還是山蘇都很對味,傍晚時分陽光一照,整個庭院會泛著淡淡的紅光,超級浪漫的啦!難怪最近好多咖啡廳的戶外區也都改用紅礫石鋪設。
最近好多人都在家裡搞園藝造景,今天DIY達人教你如何用紅礫石打造日式枯山水,讓你家陽台也能有京都禪風!紅礫石這種材料在台灣建材行都買得到,價格親民又容易上手,特別適合想嘗試日式庭園的新手。準備工作很簡單,只要掌握幾個重點,連園藝小白都能輕鬆做出超有質感的枯山水造景。
首先來看看需要準備哪些材料跟工具,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材料/工具 | 數量 | 備註 |
---|---|---|
紅礫石 | 10-15公斤 | 建議選粒徑3-5mm的比較好操作 |
耙子 | 1支 | 小型園藝耙就夠用 |
防腐木板 | 2-3片 | 當作邊框圍籬 |
白色鵝卵石 | 少許 | 用來點綴造景 |
園藝地布 | 1捲 | 防止雜草生長 |
實際操作時,記得先鋪好園藝地布,這樣之後才不會長雜草搞得你很頭痛。紅礫石要鋪大概5公分厚才夠,太薄會看起來很廉價。鋪的時候可以用手稍微壓實,然後用耙子畫出波浪紋路,這個步驟超療癒的!我自己最愛在週末下午一邊聽音樂一邊慢慢耙,看著石頭的紋路變化超有成就感。
想要讓枯山水更有層次感的話,可以搭配不同大小的石頭來當作「山」。我通常會挑3-5顆比較大的鵝卵石當主景,擺放位置要錯落有致,不要太整齊反而比較自然。記得石頭要埋三分之一在紅礫石裡,這樣看起來才像是從地面長出來的感覺。如果空間允許,放個小石燈籠或竹製流水器會更有fu,這些在台灣的園藝店都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