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蘇東坡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總覺得這位北宋大文豪根本就是我們現代人的酒友代表。半夜三更喝到茫酥酥,回家連家僮打呼都像打雷一樣大聲,這種既寫實又帶點幽默的場景,完全就是台灣人熟悉的「喝嗨了」日常啊!
這首詞最迷人的地方在於,蘇東坡把微醺的狀態寫得超有畫面感。你看他「醒復醉」的描寫,根本就是現代人週末夜唱KTV的寫照——明明說好只喝一杯,結果從清醒喝到茫,從茫喝到醒,反反覆覆根本停不下來。而且「家童鼻息已雷鳴」這句,根本就是喝到半夜回家發現室友已經睡到打呼的既視感,超級親切!
詞句 | 現代詮釋 | 台灣人懂的場景 |
---|---|---|
夜飲東坡醒復醉 | 續攤喝到第二輪 | 居酒屋喝完轉戰KTV |
歸來彷彿三更 | 喝到忘記時間 | 手機拿出來看發現凌晨三點 |
家童鼻息已雷鳴 | 室友睡到打呼 | 開門發現同住的人早已陣亡 |
蘇東坡在這首詞裡展現的豁達也很值得玩味。喝到半夜被鎖在門外,一般人可能會生氣或懊惱,他老兄卻能「倚杖聽江聲」,把突發狀況變成獨處賞夜的機會。這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根本就是現在最流行的「佛系生活」始祖嘛!難怪這首詞能流傳千年,因為不管哪個時代的人,都能在裡面找到共鳴。尤其對台灣人來說,這種帶點慵懶又享受當下的生活哲學,根本就是我們的DNA啊!
詞中「長恨此身非我有」的感慨,也讓人特別有感。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覺得生活不受自己控制,蘇東坡這種「什麼時候才能忘掉功名利祿」的嘆息,根本就是上班族週日晚上想到明天要上班的心情寫照。但他最後選擇「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灑脫,又給了我們一種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治癒感,看完真的會想立刻請特休去海邊放空啊!
蘇軾為什麼在東坡夜飲到醒復醉?解析背後心境。這位北宋大文豪在黃州東坡的夜晚,總愛獨自飲酒到半夢半醒,其實藏著他面對人生低谷時的複雜情緒。被貶黃州那幾年,蘇軾從朝廷重臣變成農夫,白天種田、晚上寫詩,酒就成了他最好的知己。
飲酒情境 | 對應心境 | 代表作中呈現 |
---|---|---|
醒時獨酌 | 感懷仕途挫折 | 〈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 |
微醺吟詩 | 暫忘現實苦悶 | 〈定風波〉「也無風雨也無晴」 |
大醉臥倒 | 徹底放空自我 | 〈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 |
當時的蘇軾表面豁達,內心卻充滿矛盾。他在〈東坡〉詩裡寫「夜飲東坡醒復醉」,這種反覆醉醒的狀態,就像在官場理想與現實困境間掙扎。酒對他來說不只是消愁,更是一種精神寄託——醉了能暫時逃離貶謫之苦,醒了又得面對清貧生活。
仔細讀他黃州時期的作品,會發現酒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從「料峭春風吹酒醒」到「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每杯酒都承載不同情緒。有時是自嘲,有時是釋懷,更多時候是對命運無常的感嘆。這種飲酒到天明的習慣,其實是文人在絕境中尋找出口的方式。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寫於何時?歷史背景大公開
大家應該都讀過蘇東坡這首超有名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吧?但你知道這首詞到底寫於什麼時候嗎?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這首詞背後的歷史故事,保證讓你對這首詞有全新的認識!
說到這首詞的創作時間,其實是在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那時候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已經第三年了。他在那邊過得蠻辛苦的,但同時也創作出很多經典作品。這首詞就是在一個喝醉酒的夜晚寫下的,完全展現出他那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創作時間 | 地點 | 蘇軾年齡 | 歷史事件 |
---|---|---|---|
1082年 | 黃州 | 45歲 | 烏台詩案後被貶期間 |
那時候的蘇東坡在黃州東坡開墾了一塊地,自稱「東坡居士」,這首詞裡的「東坡」就是指這個地方。他白天種田,晚上喝酒寫詩,雖然是被貶官,但反而在這段時間寫出很多流傳千古的作品。這首詞裡那種半醉半醒、超然物外的感覺,其實就是他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詞中「夜飲東坡醒復醉」這句,就是在說他晚上在東坡喝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的狀態。後面「歸來彷彿三更」更是生動描寫出喝到半夜才回家的情景。整首詞看似寫喝酒,其實是在表達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種用日常小事抒發人生感慨的寫法,正是蘇東坡最厲害的地方。
當時的北宋政局動盪,新舊黨爭激烈,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被陷害,差點沒命。最後雖然保住性命,但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其實就是個閒職。這種政治打擊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致命打擊,但蘇東坡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樂趣,這種精神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如何欣賞蘇軾這首充滿酒意的臨江仙?這首詞寫於他被貶黃州時期,表面看似醉意朦朧,實則藏著東坡對人生的深刻體悟。我們不妨先從詞中幾個關鍵意象入手,慢慢感受這位大文豪在酒酣耳熱之際,如何將苦悶化為豁達。
關鍵詞 | 解讀 | 情感連結 |
---|---|---|
「夜飲東坡」 | 獨自飲酒的孤寂場景 | 貶謫生活中的自我排遣 |
「家童鼻息」 | 對比自己的清醒與他人的安眠 | 突顯內心的不平靜 |
「小舟從此逝」 | 超脫現實的浪漫想像 | 對自由的渴望 |
這首詞最妙的是那種「似醉非醉」的狀態。蘇軾表面上寫「醒復醉」,其實酒只是媒介,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對官場束縛的厭倦。「長恨此身非我有」這句,根本是上班族的共同心聲啊!但東坡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會一直抱怨,反而用「江海寄餘生」這樣瀟灑的句子,把無奈轉化成詩意。
仔細看會發現,詞中充滿動靜對比。夜晚的靜謐與內心的波瀾,家童的熟睡與詞人的輾轉,這種張力讓整首詞更有層次。特別是最後「敲門都不應」的日常細節,突然接上「倚杖聽江聲」的宏大場景,這種跳接手法,根本是宋代版的電影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