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門牌號碼幾之幾?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 門牌號碼這樣看!台灣地址小知識 | 找路必看:門牌號碼幾之幾怎麼分

在台灣的街頭巷尾,常常會看到「門牌號碼幾之幾」這樣的標示方式,這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址標記方法呢!這種編號方式特別常見於巷弄裡的住宅或商家,讓郵差和外送員能夠更精準地找到目的地。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看似簡單卻很有學問的門牌編號系統。

你知道嗎?「幾之幾」的編號方式其實隱藏著一些有趣的規則。通常前面的數字代表主建築物的編號,後面的數字則是該建築物內部的分號。這種編號方式特別適合台灣常見的連棟透天厝或公寓大樓,讓同一個地址可以區分出不同的住戶或店家。比如說「中山路一段100號之5」,就表示這是中山路一段100號建築物的第5個單位。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理解,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來說明常見的門牌編號類型:

門牌格式 例子 適用情況
單純號碼 忠孝東路三段50號 獨立建築物
幾之幾 信義路四段120號之3 同一建築多戶
樓層號 南京東路五段200號5樓 大樓分層
特殊編碼 和平西路一段80巷6弄8號 巷弄內住宅

這種編號方式雖然方便,但有時候也會讓人搞不清楚。特別是在老社區,可能因為建築改建或道路拓寬,會出現「跳號」或「缺號」的情況。我有次去找朋友,明明照著Google地圖走,卻發現120號之3旁邊是120號之7,中間的號碼都不見了,原來是因為那些單位已經被合併或拆除。

現在很多外送平台或導航系統都會特別標註「之幾」的號碼,就是因為知道這對台灣人來說有多重要。下次當你在填寫地址時,可要仔細確認清楚自己的門牌是「幾號」還是「幾號之幾」,這小小的差異可能就會讓你的包裹跑到隔壁鄰居家去喔!

門牌號碼幾之幾


門牌號碼幾之幾怎麼看?教你快速辨識台灣地址格式

每次看到地址寫著「XX路XX號之X」就頭痛嗎?其實台灣的門牌號碼格式超簡單,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能輕鬆看懂。台灣的地址編排其實很有邏輯性,主要分為「主號碼」和「附號」,那個「之」字就是關鍵所在啦!

先來搞懂基本結構,台灣地址通常長這樣:「路段名稱 + 主號碼 + 之 + 附號」。舉例來說,「中山路100號之5」就是主號碼100號的第五個附屬建築。這種編號方式特別常見在商業大樓、連棟透天厝或分租套房,因為同一個主建物可能有好幾個獨立單位。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下面這個表格幫你快速理解常見的門牌號碼格式:

地址範例 主號碼 附號 說明
中山路100號 100 單純的主號碼
中山路100號之1 100 1 主建築的第一個附屬單位
中山路100號之5 100 5 主建築的第五個附屬單位
中山路100巷5號 100 巷弄編號,不是附號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址會把「之」寫成「-」或直接省略,像是「100-5號」或「100號5樓」也都是常見寫法。另外,巷弄編號和門牌附號是兩回事喔!「100巷5號」是指第100巷的第5號建築,而不是100號的附屬單位。

實際找路時有個小技巧:主號碼通常會掛在大門或建築物明顯處,附號則會標示在分戶的門牌上。如果看到一整排連棟透天,可以觀察門牌顏色的變化,很多地方會用不同顏色區分主號和附號。遇到複合式商場或大型社區,記得先找主號碼再對照附號,這樣找起來會快很多!

為什麼台灣地址會有幾之幾?門牌編號的由來大公開

每次填寫地址看到「幾之幾」的門牌號碼,你是不是也好奇過這種編號方式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這種特殊的門牌系統,跟台灣都市發展的歷史有密切關係。早期台灣街道規劃不像現在這麼整齊,很多房子都是後來才加蓋的,當原本的門牌號碼不夠用時,就會用「之」來新增編號,形成我們現在常見的「XX路XX號之X」這種格式。

這種編號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為了管理方便,開始有系統地編列門牌。後來隨著人口增加,建築物越蓋越多,原本的連續號碼根本不夠用,於是就發展出這種「主號+之號」的彈性編法。舉例來說,如果原本有10號和12號,中間要加蓋一戶,就會變成10號之1,這樣就不用整個重編門牌了。


台灣常見的門牌編號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編號類型 例子 使用時機
連續號碼 中山路100號 早期主要編號方式
之字號 中山路100號之1 後期增建時使用
分號 中山路100號1樓 同一門牌內不同單位
巷弄號 中山路100巷5弄3號 巷弄內的建築物

有趣的是,這種編號方式也反映出台灣建築的特色。很多老社區因為當初沒有整體規劃,後來加蓋的建築物就會用「之」號來區分。有些地方甚至會出現「之」後面再接「之」的超長門牌,像是「100號之1之2」這種特殊案例,通常都是因為多次增建或分割造成的。

現在雖然新建區大多採用比較有系統的連續編號,但「幾之幾」的門牌在台灣還是很常見。下次看到這種地址時,不妨多留意一下,說不定還能從門牌號碼的編排方式,看出這個街區的發展歷史呢!

門牌號碼幾之幾

「房東説地址是幾之幾?」這個問題常常讓剛開始租屋的朋友一頭霧水。其實台灣的門牌編號方式有它的邏輯在,學會這些小知識,以後找房子、報地址就不會再搞混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門牌常識,讓你秒懂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首先要知道,台灣的門牌號碼通常是「路段+號碼」的組合,像是「中山路一段123號」。但遇到大型建築或分租套房時,就會出現「之幾」的編號方式。這個「之幾」其實就是主建物的附屬編號,可能是不同入口、不同樓層的區分。舉例來說,「中山路一段123之4號」就表示這是123號建築物的第4個獨立單位。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常見的門牌編號對照表:

門牌格式 實際意義 常見場合
中山路100號 獨立建築物 一般住宅、店面
中山路100之1號 主建物的第1個附屬單位 分租套房、公寓不同入口
中山路100巷5弄3號 巷弄內的建築編號 住宅區、巷弄內的住家
中山路100號5樓之2 大樓內特定樓層的單位 集合住宅、商辦大樓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些老舊社區的門牌編排可能不太規則,特別是巷弄裡的房子。建議實際看房時,除了記住門牌號碼,也要留意周邊明顯地標,像是超商、公園或特殊建築物,這樣才不會找不到地方。如果是分租套房的「之幾」編號,最好跟房東確認具體位置,因為同一個主門牌可能有好幾個入口。

最後分享一個小技巧:現在很多地圖APP都能直接輸入「之幾」的門牌號碼查詢位置。不過有些老舊的電子地圖可能無法精確顯示,這時候不妨先查主門牌號碼,再到現場確認「之幾」的實際位置。這樣就能避免跑錯地方的尷尬情況啦!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