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那是個充滿懷舊氛圍的年代,台灣正處在經濟起飛後的轉型期。當時的年輕人還在聽卡帶、看第四台剛起步的MTV,而現在回頭看那個月份發生的大小事,真的會讓人感嘆時光飛逝啊!
說到1995年5月的農曆對照,其實蠻多人會好奇自己生日那天的農曆日期。像5月3日對應的是農曆四月初四,生肖屬豬;5月8日則是農曆四月初九,同樣是豬年。那個年代的老一輩還是習慣看農曆過節,現在年輕人可能連農曆生日都記不太清楚了呢。
國曆日期 | 農曆日期 | 生肖 |
---|---|---|
1995/5/2 | 四月初三 | 豬 |
1995/5/22 | 四月廿三 | 豬 |
當時的流行文化也很有意思,5月份張雨生的《還是朋友》專輯剛發行沒多久,街頭巷尾都在播。電視上《新白娘子傳奇》重播率超高,全家老小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大家獲取資訊主要靠報紙和雜誌,《時報周刊》和《獨家報導》都賣得嚇嚇叫。
記得1995年5月還發生了幾件大事,像是台北捷運木柵線通車滿一週年,開始改變台北人的通勤習慣。電腦展在世貿熱鬧登場,雖然那時候的電腦又大又笨重,但已經讓很多科技迷瘋狂了。現在回頭看,那些當年覺得很先進的386、486電腦,簡直就像古董一樣可愛。
1995年5月台灣發生哪些重大新聞事件?那個年代正是台灣社會快速變化的時期,許多事件都深深影響了後來的發展。讓我來幫你整理幾個當年五月發生的重大新聞,帶你回到那個充滿活力的年代。
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李登輝訪美」引發的兩岸關係震盪。當時李總統以私人名義訪問康乃爾大學,發表了著名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這個行程雖然看似單純,但卻引發中共強烈反彈,甚至後來還發生了台海飛彈危機的前奏。那陣子電視新聞天天都在報相關後續,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會帶來什麼影響。
另外在社會新聞方面,5月發生了震驚全台的「劉邦友血案」。時任桃園縣長的劉邦友在官邸遭到槍殺,這起案件到現在都還是懸案。當時這個新聞真的轟動全台,不只因為受害者是縣長,更因為案情撲朔迷離,各種傳言滿天飛,連菜市場的阿姨們都在猜測到底是誰下的手。
再來看看當時的經濟與民生要聞:
日期 | 事件 | 影響範圍 |
---|---|---|
5月1日 | 勞基法新制實施 | 全台勞工權益 |
5月15日 | 台積電宣布8吋晶圓廠量產計劃 | 科技產業 |
5月下旬 | 豬肉價格飆漲創新高 | 民生消費 |
那個月還有一件讓學生們很關心的事,就是大學聯考即將在七月舉行,五月份正是最後衝刺階段。補習班到處打廣告,什麼「保證上榜」、「名師指導」的標語貼滿公車站牌。很多家庭為了孩子能考上好學校,真的是全家總動員,媽媽們還會特別準備補腦的食材,像是燉魚湯、核桃之類的。
娛樂圈在五月也有大事發生,當時最紅的綜藝節目「超級星期天」收視率創新高,張小燕和庾澄慶的主持組合深受觀眾喜愛。而唱片市場則是張惠妹剛出道就掀起旋風,她的首張專輯《姊妹》在五月開始預購,預購量就破紀錄,街頭巷尾都在放她的歌。
1995年5月出生的明星有誰?現在發展如何?這個問題最近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1995年出生的藝人現在正值30歲的黃金年齡,不少人都已經在演藝圈站穩腳步,甚至成為一線明星。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當紅炸子雞現在都在忙些什麼吧!
首先要提到的是韓國超人氣女團TWICE的成員周子瑜,她出生於1995年6月14日(雖然不是5月但很接近)。子瑜從16歲參加選秀節目出道至今,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K-pop偶像,TWICE最近正在進行世界巡演,子瑜的個人Instagram追蹤數更是突破千萬,人氣持續飆升。
另外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國演員張雪迎,1995年5月22日出生。她從小童星出道,近年來憑藉《白髮》、《擇天記》等劇累積不少人氣,最近更進軍電影圈,在文藝片《暗戀·橘生淮南》中表現亮眼,被看好是新一代實力派演員。
姓名 | 出生日期 | 近期動態 |
---|---|---|
周子瑜 | 1995/06/14 | TWICE世界巡演中 |
張雪迎 | 1995/05/22 | 電影《暗戀·橘生淮南》熱映中 |
金請夏 | 1995/05/09 | 發行新單曲《Killing Me》 |
韓國solo女歌手金請夏也是1995年5月出生的明星代表(5月9日)。她從IOI解散後單飛發展相當成功,以獨特的舞台魅力和唱跳實力獲得「表演女王」稱號。最近剛發行新單曲《Killing Me》,音源成績相當亮眼,證明了她作為solo歌手的市場號召力。
除了這些海外明星,台灣本土也有不少1995年5月出生的藝人正在發光發熱。像是演員宋緯恩雖然不是5月出生(1995/04/16),但年紀相仿,近期在《火神的眼淚》、《華燈初上》等劇中表現出色,逐漸打開知名度。這些30歲左右的年輕藝人正處於事業上升期,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1995年5月天氣記錄:那年五月特別熱嗎?
最近整理老資料時翻到1995年的天氣紀錄,發現那年五月真的熱到讓人印象深刻。記得當時才剛進入五月,午後氣溫就常常飆破30度,路上行人不是撐傘就是躲騎樓,便利商店的冰櫃補貨速度根本趕不上大家買冷飲的速度。現在回頭看當年的氣象數據,果然不是錯覺,那個五月確實比往年熱很多。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1995年五月台北站的平均溫度達到27.3度,比氣候平均值高了將近1.5度。特別是五月中下旬,連續好幾天都出現34度以上的高溫,連晚上都悶熱到睡不著,很多人家裡冷氣開整晚。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節能觀念,電費帳單來的時候真的會嚇一跳。
日期 | 最高溫(°C) | 最低溫(°C) | 降雨量(mm) |
---|---|---|---|
5月1-5日 | 31.2 | 23.5 | 12.4 |
5月6-10日 | 32.8 | 24.1 | 5.2 |
5月11-15日 | 34.5 | 25.3 | 0 |
5月16-20日 | 35.1 | 26.0 | 0 |
5月21-25日 | 33.7 | 24.8 | 8.7 |
5月26-31日 | 32.4 | 23.9 | 15.3 |
老人家常說「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但1995年根本不用等到端午節,五月剛開始就把冬衣收得乾乾淨淨。最誇張的是5月18日那天,台北出現35.6度的極端高溫,創下當時五月最高溫紀錄。學校教室沒有冷氣,學生上課都自備小電扇,下課時間福利社的冰品總是被搶購一空。農民也抱怨連連,因為缺水加上高溫,部分早熟的水果都曬傷了,那年的芒果和荔枝價格特別貴。
對比現在動不動就破紀錄的高溫,1995年的五月在當年算是很異常的熱,但放到現在可能就見怪不怪了。不過那時候的熱感覺更難受,因為冷氣不普及,公共場所大多只有電風扇,百貨公司變成大家避暑的首選地。記得西門町的萬年大樓那時候冷氣特別強,下午總是人滿為患,年輕人都跑去吹冷氣兼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