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 7890

123, Red Hills, Chicago,IL, USA

好家居必備5樣小物,你家有嗎? | 打造療癒小宅,3招就夠用 | 台灣人最愛的家居風格TOP3

好家居必備5樣小物,你家有嗎? | 打造療癒小宅,3招就夠用 | 台灣人最愛的家居風格TOP3

想要打造一個舒適的好家居,其實不一定要花大錢裝潢,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能讓家裡煥然一新。最近很多人開始重視居家辦公的環境,畢竟在家工作的時間變長了,舒適度真的很重要啊!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佈置靈感,讓你的家不僅好看,還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首先,燈光絕對是營造氛圍的關鍵。與其用單調的日光燈,不如試試看溫暖的黃光搭配立燈或桌燈,這樣晚上工作或追劇時眼睛比較不會累。我自己最愛在書桌旁放一盞復古風的檯燈,光線柔和又能提升工作專注力,真的差很多!

空間區域 推薦燈具類型 效果
工作區 可調光LED檯燈 保護眼睛、提升專注力
客廳 落地燈搭配暖光燈泡 營造溫馨放鬆氛圍
臥室 床頭小夜燈 方便起夜不刺眼

再來是收納的部分,台灣的房子普遍不大,所以收納做得好,家裡看起來就舒服。最近很流行那種組合式的收納架,可以自由調整層板高度,放書、擺盆栽或收雜物都很方便。我發現把東西分類收好後,整個空間感馬上就不一樣了,而且找東西也變得很輕鬆。

說到居家辦公,椅子的選擇超級重要!與其省錢買便宜的辦公椅,不如投資一張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我朋友之前在家工作老是腰酸背痛,換了張好椅子後整個工作效率都提升了。現在很多家具行都有試坐服務,建議大家親自去體驗看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款式。

最後別忘了加點綠色植物,像是虎尾蘭、黃金葛這些好照顧的盆栽,放在家裡不僅能淨化空氣,看著心情也會變好。我最近迷上多肉植物,放在窗台邊每天看著它們慢慢長大,有種療癒的感覺。如果擔心忘記澆水,現在還有自動澆水系統可以買,超級方便的!

好家居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誰説小坪數不能有好家居?3招教你放大空間感!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算住在10坪的小套房也能住得很舒服。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小宅屋主親測有效的空間放大術,讓你用最省錢的方式改造出寬敞感。

第一招:善用鏡面創造視覺延伸
在台灣潮濕的氣候下,很多人不敢用鏡子怕發霉,但其實現在有防霧防鏽的鏡面貼紙超好用!建議在走道盡頭或沙發背牆貼上長條鏡,瞬間讓空間感多1.5倍。記得要避開床鋪正對面,不然半夜起床容易被自己嚇到啦~

鏡面位置 效果比較 注意事項
玄關鞋櫃門 +30% 選霧面防刮材質
餐廳牆面 +50% 避開油煙直接噴濺
浴室乾區 +20% 要加裝除霧燈

第二招:家具挑細腳+懸浮設計
台灣小宅最怕家具看起來笨重,推薦換成細金屬腳的沙發和茶几,底部留空15公分以上。最近很紅的懸浮床架也很適合,下面還能塞收納籃。我朋友在蝦皮買的北歐風細腳電視櫃才2,999元,擺上去整個客廳馬上變輕盈!

第三招:用垂直收納榨出每寸空間
與其抱怨房子小,不如把牆面用好吃滿!ikea的SKÅDIS洞洞板系列是台灣租屋族救星,從廚房工具到化妝品都能掛。陽台也不要浪費,裝個折疊式晾衣架搭配升降式收納櫃,連洗衣機上方都能放盆栽造景。記得收納要「藏8露2」,把雜亂的物品收進統一色系的盒子,只露出好看的擺飾品就好。

什麼時候該換牀墊?台灣人最常忽略的5個徵兆

每天睡醒總是腰痠背痛?你可能沒發現牀墊早就該換了!台灣氣候潮濕,牀墊壽命比你想像中短很多,但很多人硬撐著睡到變形才肯換。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容易被忽略的換牀墊警訊,快檢查你家那張是不是也中標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睡醒比睡前更累」,特別是早上起床時肩膀或腰部特別僵硬,這表示牀墊支撐力已經不夠,你的肌肉整晚都在加班幫牀墊撐住身體。再來是「翻身會有明顯異音」,彈簧老化就會發出吱吱聲,這種情況在濕氣重的基隆、台北特別常見。第三個徵兆是「看到明顯凹陷」,拿個硬幣放在牀面,如果會自然滾向某個位置,那就是該換的鐵證啦!

徵兆 檢查方法 危險程度
睡醒腰痠背痛 紀錄連續3天起床身體狀況 ★★★★
牀墊有異音 翻身時仔細聽彈簧聲音 ★★★☆
肉眼可見凹陷 用硬幣測試牀面平整度 ★★★★☆
過敏症狀加重 觀察打噴嚏頻率是否增加 ★★☆☆
使用超過7年 查看購買收據或保固書 ★★★★★

很多人不知道「過敏突然變嚴重」也可能跟牀墊有關!老舊牀墊累積的塵蟎和黴菌是過敏原大本營,尤其台灣北部冬天反潮時更誇張。最後一個殺手級指標是「使用年限」,就算外表看起來完好,通常5-7年就該考慮更換,畢竟每天有1/3時間都在上面度過,這錢真的不能省啊!

好家居

為何台灣潮濕天氣更需要除濕機?挑選攻略在這

台灣的天氣真的超級潮濕,尤其到了梅雨季節,牆壁都在「流汗」,衣服晾三天還是一樣濕濕的,連棉被摸起來都感覺黏黏的。這種時候除濕機根本就是救星啊!不只可以讓家裡舒服一點,還能預防黴菌滋生,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更是必備家電。但市面上的除濕機百百款,到底該怎麼挑才不會踩雷呢?

首先要注意除濕力,通常會用「公升/日」來表示,建議根據房間大小來選擇。像8-10坪的空間,最好選每日除濕量12L以上的機種,太小台的除濕機根本應付不來台灣的濕度。再來是省電效能,現在很多新型除濕機都有能源效率標章,選1級能效的長期下來電費差很多。另外運轉聲音也很重要,特別是晚上要用的話,最好選低於40分貝的機型。

挑選重點 建議規格 注意事項
除濕能力 12L/日以上(8-10坪) 太小台除濕效果差
能源效率 1級能效 長期使用省電有感
噪音值 40分貝以下 夜間使用不影響睡眠
水箱容量 4L以上 減少倒水頻率
附加功能 濕度控制、自動除霜 提升使用便利性

除濕機的擺放位置也有學問,最好放在房間中央,周圍留50公分以上的空間讓空氣流通。有些人會放在衣櫃旁邊專門對付衣服的濕氣,但記得不要直接對著衣物吹,反而會讓濕氣更難散掉。如果是放在客廳這種開放空間,可以考慮買有輪子的機型,方便移動到不同位置除濕。

現在很多除濕機都有智慧功能,像是手機APP控制、濕度感應自動開關,甚至還能當空氣清淨機用。不過這些附加功能通常會反映在價格上,建議先想清楚自己最需要的功能是什麼,才不會花大錢買了一堆用不到的東西。畢竟在台灣這種濕度爆表的地方,除濕機的基本功能夠強才是王道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