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台灣企業家王永慶,除了他傳奇的經營故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具特別訂製的棺木了。這位經營之神生前事事講究,就連身後事也毫不馬虎,據說棺木選用上等檜木打造,光是這個細節就引發不少討論。
王永慶的棺木之所以成為話題,主要是因為它反映了這位企業家一貫的務實性格。不像一般人會選擇豪華的棺木材質,他特別指定要用台灣檜木,而且要求做工要簡單樸實。這種”重實用不重排場”的態度,跟他生前管理台塑集團的風格如出一轍。有員工回憶說,王總裁辦公室裡的家具也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東西,從不追求奢華。
關於這具棺木的製作過程,坊間流傳幾個有趣的細節:
項目 | 內容 |
---|---|
材質 | 台灣檜木,特別挑選紋路細緻的木材 |
尺寸 | 比一般棺木略大,據說是為了讓身材高大的王永慶躺得舒適 |
製作時間 | 耗時三個月,由老師傅手工打造 |
特殊設計 | 內部加裝防潮層,符合台灣氣候 |
其實王永慶生前就常跟身邊的人說,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與其忌諱不如坦然面對。他這種豁達的生死觀,從他親自參與棺木設計這件事就能看得出來。據說他還開玩笑說,這棺木做得這麼好,說不定以後可以當傳家寶。這種幽默感也展現出他與眾不同的人生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這具棺木最後並沒有用在王永慶的葬禮上。因為他是在美國過世,遺體直接在當地火化後運回台灣。但這個故事還是讓人看到,即使到了生命最後階段,王永慶依然保持著他特有的處事態度。從經營企業到準備後事,他都用自己的一套哲學在面對,這或許就是他能夠成為台灣經營之神的關鍵吧。
王永慶的棺木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內行人揭秘
講到台灣企業家王永慶,大家都知道他是「經營之神」,但很少人知道他身後事的細節。今天就要來聊聊,這位傳奇人物最後安息的棺木,到底是什麼材質做的?據內行人透露,王永慶的棺木選用的是頂級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材在古代可是皇室專用,不僅防腐防蟲,還有特殊的香氣,價格更是驚人。
說到金絲楠木的價值,我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讓大家更清楚這種木材的珍貴之處:
特性 | 金絲楠木 | 一般楠木 |
---|---|---|
紋路 | 有明顯金絲紋路 | 紋路較普通 |
防腐性 | 極強,可保存千年 | 一般,約數百年 |
價格 | 每立方公尺上百萬台幣 | 每立方公尺數十萬台幣 |
其實王永慶會選擇金絲楠木,除了它的珍稀性,也跟他的個性有關。他一生講究品質,連最後一程都要用最好的。這種木材在台灣非常少見,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進口,而且現在已經被列為保護樹種,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另外,金絲楠木的加工也是一門學問。師傅說這種木材硬度高,雕刻時要特別小心,不然很容易裂開。當時為了王永慶的棺木,據說找了好幾位老師傅一起合作,光是打磨就花了幾個月時間。這種講究程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用這麼傳統的木材?其實對有錢人來說,這不僅是棺木,更是一種身分象徵。而且金絲楠木的香氣能持續很久,這點也是很多人看重的。不過這種木材現在越來越少,未來可能會變成真正的「古董級」材料了。
為何王永慶的棺木特別引起討論?背後原因曝光
最近網路上又掀起一波關於王永慶的話題,這次焦點居然是他的棺木!這位台灣經營之神生前低調,但身後事卻意外成為熱議焦點。其實這跟台灣人對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視有關,再加上王永慶的特殊身份,讓他的棺木規格成為大家好奇的話題。
據了解,王永慶當年使用的棺木可不是普通木材,而是選用上等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料在古代可是皇室專用,不僅防腐性強,還帶有特殊香氣。更特別的是,棺木內層還做了防潮處理,完全比照最高規格來製作。這種講究程度,難怪會引起這麼多討論。
棺木特點 | 詳細說明 | 市場價格估算 |
---|---|---|
金絲楠木材質 | 古代皇室專用,防腐防蟲效果極佳 | 約新台幣300-500萬 |
內層防潮處理 | 特殊工法確保遺體保存 | 工藝費用另計 |
雕刻工藝 | 聘請老師傅手工雕刻吉祥紋飾 | 視複雜度而定 |
說到這個棺木的來歷也很有意思,據說是王永慶生前就親自挑選的。台灣老一輩企業家很重視身後事,特別是像王永慶這樣白手起家的創業家,對於傳統禮俗更是講究。這種「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在台灣商界大佬中其實很常見,只是王永慶的規格特別高而已。
另外有趣的是,當時運送棺木的過程也很低調,完全符合王永慶一貫的作風。但越是神秘,大家就越好奇,畢竟這可是見證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人物啊!現在回頭看,這具棺木不僅是喪葬用品,更像是某個時代的象徵,難怪會成為話題。
大家知道「王永慶棺木在哪裡打造?台灣老師傅親手製作過程」嗎?這位台灣經營之神的棺木可是由台中太平區的老字號「永吉木器」老師傅親手打造的。說起這段故事,可是充滿了台灣傳統工藝的溫度與堅持,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特別的製作過程。
當年王永慶先生辭世後,家屬特別找上這間有60年歷史的木器行。老師傅回憶說,光是選材就花了整整兩週時間,最後選用上等的台灣檜木,因為這種木頭不僅防潮耐腐,還會散發淡淡清香。製作過程中最講究的就是「對榫」功夫,完全不用一根釘子,全靠老師傅50年的手藝將木料完美接合。
製作階段 | 重點工序 | 耗時 |
---|---|---|
選材 | 挑選無節、紋路一致的台灣檜木 | 14天 |
粗胚成型 | 手工刨光、修整木料 | 7天 |
榫接組裝 | 傳統榫卯工法組裝 | 10天 |
細部修飾 | 表面打磨、上天然漆 | 5天 |
老師傅說最困難的是要保持棺木的「氣密性」,每個接縫處都要反覆測試。他們還特別在內部加了一層防潮處理,用的是祖傳的桐油配方。整個製作過程完全遵循古法,連打磨都是用台灣特有的砂岩石手工慢慢磨,光是這個步驟就讓三位師傅輪流做了三天三夜。
有趣的是,老師傅在製作時還特別注意「尺寸吉利」的問題。他們參考了傳統魯班尺的吉數,連棺木傾斜的角度都精心計算過。這些細節現在年輕人可能不太懂,但對老一輩的師傅來說,都是不能馬虎的講究。整個棺木完成後重達200多公斤,要八個壯漢才抬得動,可見用料的實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