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發現台灣有個超特別的地方叫「石頭倉」,這裡原本是存放石材的倉庫區,經過改造後變成超有特色的文創空間。走進石頭倉,會發現到處都是用老石材堆砌的牆面,搭配現代感的鋼架結構,新舊融合的氛圍超級適合拍照打卡。最棒的是這裡保留了原本倉庫的粗獷感,又加入了文青最愛的咖啡廳和手作小店,週末來這邊逛逛整個超chill~
石頭倉最讓人驚豔的是它的空間規劃,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像是原本用來堆放石板的區域,現在變成了一個露天表演場地;以前工人休息的小房間,現在是文創設計師的工作室。這邊還保留了超多老倉庫的原始元素,像是:
原始元素 | 改造後用途 | 特色亮點 |
---|---|---|
石材堆放區 | 文創市集 | 石板當展示台超有fu |
吊運軌道 | 燈飾裝置 | 工業風拍照熱點 |
老舊磚牆 | 藝廊展牆 | 自然斑駁超有藝術感 |
說到石頭倉的美食,一定要試試這邊的特色餐廳。有家店直接把老倉庫的卸貨平台改造成用餐區,坐在巨型石材上吃飯的感覺超級特別。他們的招牌菜是用石鍋裝的創意料理,上桌時還會滋滋作響,視覺味覺雙重享受。旁邊的手沖咖啡店也很推,老闆特別選用台灣本地咖啡豆,搭配倉庫的懷舊氛圍,喝起來格外有味道。
來石頭倉玩建議穿好走的鞋子,因為這邊地面保留了原本的石板路,雖然很有味道但走久了腳會有點酸。下午3-5點的光線最適合拍照,陽光會從倉庫的天窗灑下來,在石牆上形成超美的光影。最近還新開了一間以石材為主題的DIY工作室,可以自己動手做石雕小物,做完直接帶回家當紀念品超有意義!
石頭倉是什麼?台灣人必知的傳統儲藏方式
各位鄉親啊~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有智慧的「石頭倉」,這可是咱台灣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儲藏好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用石頭堆砌成的儲藏空間,專門用來存放地瓜、芋頭這些根莖類作物,或是醃製食品。這種傳統工法不只環保,還能讓食物保持新鮮,根本是古早人的黑科技來著!
以前農業社會沒有冰箱,阿公阿嬤們就發揮創意,利用石頭導熱慢、隔熱好的特性,在住家旁邊或田邊蓋起這種半地下的石頭倉。夏天裡頭涼爽,冬天又能保溫,而且石頭縫隙會自然通風,完全不用插電就能調節濕度。我阿嬤說她小時候最愛偷開石頭倉拿地瓜去烤,那個甜度跟現在冰箱拿出來的完全不一樣!
石頭倉特點 | 現代儲藏方式對比 |
---|---|
自然溫度調節 | 需耗電的冰箱 |
石頭縫隙通風 | 密閉空間需除濕 |
可存放大量農作物 | 容量受冰箱限制 |
建材取自當地環境 | 需工廠生產設備 |
說到這個石頭倉的建造方式也很有學問,不是隨便亂堆就好的。要先挖個淺坑當地基,再用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或砂岩塊一層層疊上去,最後用黏土或石灰填縫。有些講究的還會在頂部加蓋茅草或木板防雨,整個結構超級穩固。我老家彰化那邊還能看到幾座百年石頭倉,颱風來都吹不倒咧!現在有些文青咖啡廳還特別保留這種設計,坐在裡面喝咖啡特別有fu~
這些年隨著農村再生計畫,越來越多地方開始復育石頭倉文化。像雲林古坑就有社區開課教年輕人怎麼蓋,台南後壁還把廢棄石頭倉改造成藝術空間。其實這種傳統智慧真的很值得保存,既環保又實用,完全符合現在講求的永續精神。下次回鄉下記得問問長輩,搞不好你們家祖厝旁邊就藏著一座寶藏石頭倉喔!
為什麼老一輩都愛用石頭倉?5個你不知道的優點
每次回鄉下阿嬤家,總會看到那個用石頭堆砌的老倉庫,阿嬤說這可是她的寶貝「石頭倉」。為什麼老一輩都愛用石頭倉?5個你不知道的優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藏在石頭裡的智慧!
首先,石頭倉最厲害的就是它的天然調溫功能。夏天走進去整個超涼爽,冬天又不會太冷,根本就是天然的保溫箱。阿嬤說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地瓜、芋頭放在裡面可以放超久都不會壞掉,比現在的電子防潮箱還好用。而且石頭縫隙會自然通風,東西放在裡面完全不會悶出霉味。
再來就是超級耐用,你看那些石頭倉都用幾十年了還好好的。不像現在的鐵皮屋,颱風一來就乒乒乓乓,石頭倉根本穩如泰山。阿嬤說她小時候的颱風比現在更猛,但石頭倉從來沒被吹垮過,這種堅固程度根本是建築界的LV等級。
優點 | 現代建材比一比 |
---|---|
溫度調節 | 不用電就能保溫,省電又環保 |
耐用度 | 用50年都不會壞,維修成本超低 |
防潮效果 | 石頭會吸濕氣,東西不容易發霉 |
隔熱性能 | 夏天室內比外面涼快5-8度 |
防蟲功能 | 石頭縫隙蟲子不愛住,天然防蟲 |
還有一個很酷的優點是防蟲效果。阿嬤說以前米缸都放在石頭倉裡,因為蟲子不喜歡石頭的環境,米放很久都不會長蟲。這招真的超實用,現在想想根本是古早人的智慧結晶。而且石頭倉不用噴殺蟲劑,對健康也比較好。
最後要說的是環保又省錢,石頭都是就地取材,不用花大錢買建材。阿嬤說以前蓋房子都是自己去溪邊撿石頭,鄰居也會互相幫忙,蓋一間倉庫幾乎不用花什麼錢。這種互助精神跟環保概念,根本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永續生活啊!
最近好多農友都在問「石頭倉怎麼蓋?達人教你DIY省錢又耐用」,其實用天然石材打造倉庫真的超划算,不僅材料隨手可得,而且超級耐用!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老師傅傳授的秘訣,讓你用最省錢的方式蓋出堅固又美觀的石頭倉。
首先最重要的是選石材啦!建議可以到附近河床或山區撿拾,記得要挑選形狀平整、大小適中的石頭。我們這邊的老師傅都說,石頭最好分成三種尺寸來使用:
石頭類型 | 適合用途 | 建議數量比例 |
---|---|---|
大石頭 | 地基與轉角處 | 30% |
中石頭 | 牆面主要結構 | 50% |
小石頭 | 填縫與裝飾 | 20% |
地基一定要挖深至少50公分,然後先用最大顆的石頭打底,這樣結構才會穩。砌牆的時候要記得「大石在下,小石在上」的原則,每層石頭之間要用水泥砂漿固定。我們這邊的農友最愛用1:3的水泥砂漿比例,既省錢又夠牢固。
牆面砌到一半時,記得要留通風口和門窗的位置。老師傅的小技巧是先用木板做框架固定,等水泥乾了再拆掉。如果預算有限,門窗可以直接用回收的舊木料來做,既環保又省錢。最後記得在屋頂加一層防水布,再鋪上稻草或瓦片就完成啦!